什么意思?
周喬輕輕搖頭,表示沒聽懂。
老杜呵呵一笑,就給她講起了聞名一時的“哈密瓜事件”。
事情是這樣的。
一個外地游客口渴,本想買瓶汽水解解渴,卻剛好看到旁邊有個推著三輪賣哈密瓜的。
這種水果產(chǎn)自西疆,對遙遠的關外人來說可謂十分稀罕,就想買點兒嘗個新鮮。
看著攤位紙板上寫著八元,那游客就說,“給我來半個。”
結果攤販大刀一揮,端起半個往秤上一放,“正好一斤,八十!”
游客傻了,“這不寫著八塊嗎?”
攤販提著明晃晃的大刀,敲著紙板,“看好了,八塊五十克。”
接下來必然是扯皮環(huán)節(jié)。
游客說不要了,攤販不干,刀子在外地人面前來回亂晃。
結局即使老杜不說,周喬也猜得到。
肯定是游客認栽,用兩個半月的工資買了半個哈密瓜。
不過,這事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
反而是幾年之后,和“哈密瓜事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天價切糕事件”,響徹全國。
“三姨夫,京城現(xiàn)在到處都在搞建設,治安也一天比一天好。就拿動物園來說,八二年全是亂擺攤兒的,現(xiàn)在大部分都撤攤進棚了,管理到位,生意也非常紅火。”
“說到生意,小喬,這回京城你也去了,你覺得為啥人家京城的生意就比黑水路的要好?好在了哪?而且你估摸著,它們將來能發(fā)展到啥程度?”
周喬心說,這老頭為啥總拿我當算命的呢?
上回來,讓她預測國營大廠的結局,這回來,又讓她預測國內服裝行業(yè)發(fā)展走向。
這公家的事講講也無妨,畢竟她連其中的一粒塵埃都算不上,更加改變不了這種局勢。
但服裝行業(yè)就不同了,她的出現(xiàn)是否會對這一切造成影響,現(xiàn)在不好說。
不過她倒希望,她的希望真的有希望。
“其實京城不光是服裝行業(yè)好,各個行業(yè)都處在興起階段,畢竟是首都嘛,不光聚集了來自全國的客流,更是匯集了全國方方面面的優(yōu)秀人才。”
比如說,黑水路的服裝大部分都是出自海城。
而海城的服裝加工廠的設計師,剪裁師,基本都是早期的裁縫出身,多半還有了年紀。
所以她們設計出來的服裝中,就包含了她們自己的生活閱歷。
但京城以及南邊的加工廠就不大一樣了,據(jù)周達來信說,很多廠子的設計師年齡都和周喬差不多大,她們是從專科學院畢業(yè)的。
系統(tǒng)的學習再加上不斷的創(chuàng)新,掌握市場全憑眼界,輸?shù)囊欢ㄊ顷P門造車的一方。
“至于將來的發(fā)展嘛,我認為京城、滬上、羊城這三個地方將成為全國服裝的代表城市。
而單說北方,除了京城之外,隔壁沈州也能崛起,事實上人家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成為關外三省最大的服裝集散地了。”
“有道理,分析得很有道理啊!”
周喬對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透徹,她的分析向來不讓老杜失望。
與此同時,臥室里的張麗莎也沒有讓陳嫻感到失望。
“寶啊,你爸快要調到白春去了,你媽有沒有說啥時候帶你一起搬去?”
“沒有,早上大姨問我,要跟爸爸走,還是要跟媽媽走。”
“媽呀,她咋這么問呢?告訴三姨奶奶,那你咋回答的呀?”
“我就說我和媽媽都去,還讓大姨也要去。”
陳嫻聽完直夸好孩子,答得好。
不過,她卻越發(fā)想不通,這個小喬對她外甥究竟是個什么態(tài)度?
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