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不到二十四萬,竟然還只是保守估算。
她沒接對方的話茬兒,而是從手提包里拿出筆記本,讓他看自己畫的草圖。
“因為買設備的錢沒那么富裕,所以在建廠房這一塊,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行不行,想請鄭大哥給參謀參謀。這是我的設計圖,哈哈哈,畫工有限,將就看吧。”
鄭澤發本以為她在謙虛,可自從接過本子以后,眉頭卻開始越皺越緊。
“小喬,這不是辦公用的行政樓嗎?那你打算把廠房建在哪?”
“呃,鄭大哥,我不想建傳統的廠房,而是想在這個位置直接建一個三層或者四層樓。”
也就是說,行政在上,車間在下,全都安排在一棟樓里。
因為如果建兩到三個人的輕鋼廠房,雖然開始的時候造價較低,施工方便,抗震性也好,但它后期的維修成本高,抗腐蝕性也差,關鍵是忒占地方。
而且新鋼房屋墻體薄,很容易夏天悶熱不通風,冬天供暖又不保溫,不太容易形成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與其這樣,莫不如就運用磚混結構,把樓蓋起來。
造價上省錢不說,更可以節省空間。
至于其它的地方,可以暫時當倉儲,或者停運輸隊的車輛等等。
上面總共就給批了九畝地,必須要合理應用才行。
聽完周喬的介紹,鄭澤發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了。
他剛想說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時,卻忽然又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
“小喬,你的想法還不錯。”
如果把車間建在三樓四樓,那這些東西豈不是全要靠人來搬?
所以鄭澤發認為,這種設計乍一看挺有好處。
但從長遠來看,這將非常地耗人工。
他能提出這樣的細微問題,讓周喬感覺到很是欣慰。
她立刻翻了個頁,并讓對方仔細看她所指的地方。
“鄭大哥,關于這一塊我是這么想的。眼前暫時還沒有能力建電梯。
但我打算在樓層與樓層之間建滑梯,等廠子一旦轉周開以后,電梯馬上就安排,并且可以建在外部,這里就是我預留出來的位置。”
周喬的這個想法,是來自多年以后的老樓翻新。
從九十年代開始,到兩千年代初,很多城市都蓋起了六層或者七層的住宅樓。
再過二十年后,由于城區改造,像這種樓拆遷肯定是拆不起了。
所以上面為了方便老舊小區的居民,有不少都是在外面加裝了電梯。
“目前沒電梯的時候,工人們可以用繩子將布料通過滑梯拉上去,雖然不如普通廠房方便,但我可以保證這種情況一定不會持續太久。”
穿書八零:發家從擺攤開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