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外甥現在在家里做什么呢?”周喬避開了借錢的話題,轉而問道。
“他在家跟我們一起種地,原本想讓他學木匠,也找好了師傅,結果去了兩天就回來了。
后來才知道,那師傅脾氣不好,總愛用小棍子敲他的手,這樣的師傅,我們當然不能讓孩子跟他學?!?
在那個年代,掌握一門手藝如木匠或泥瓦匠,在農村是很吃香的,即使沒有房子,只要有了手藝,也能增加相親時的吸引力,不過,聽堂姐這么一說,周喬覺得外甥似乎不太勤奮。
“那你們后來回去的時候有去找那位木匠師傅嗎?”周喬想知道外甥究竟為何離開了木匠師傅那里。
“沒有,他已經打了我們的孩子,我們沒去找他算賬就已經很給面子了,聽鄰居說,這木匠師傅經常打徒弟?!?
周喬聽說了一些傳言后,開始對這家人的為人感到懷疑,雖然現在手頭有些積蓄,但每一分錢都有它的用途。
像堂姐這樣,不靠自己努力,只想著依靠房產解決困難,周喬實在難以同意借錢。
“堂姐,我覺得年輕人應該多經歷些事情,不能事事依賴父母,將來父母老了,他又該依靠誰呢?只要他自己能夠獨立,即便沒有房子,也會有好姑娘愿意和他一起生活的。”
聽完周喬的話,堂姐沉默了一會兒,隨后嘆了口氣:“你這是婉轉地說不愿意借錢啊?!?
堂姐又冷冷地說:“看來你們發達了,就不把我們這些親戚放在眼里了,家家都有難念的經,現在我急需這筆錢,卻沒人愿意幫一把。
出門前我還跟我丈夫說,你從小就很善良,今天一定會幫我們的,沒想到結果是這樣。”
堂姐夫在一旁,面色復雜,既有羞愧又有怒意,周喬心里很不是滋味,知道這錢一旦借出去可能就回不來了,但不禁又覺得有些不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不讓你兒子來我們這兒工作吧,跟著陸征學一門手藝,將來自己開個小店,總比在家務農強。”
這是周喬目前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只要讓外甥學會一門技能,未來就能自食其力,然而堂姐顯然不滿意這個提議。
“說到底,你就是不愿意借錢,做人不要太絕情,畢竟是同鄉,說不定什么時候會互相需要幫助?!?
堂姐想起些什么,冷笑一聲:“三嬸還在那兒夸你懂事呢,說你們兩口子多么善良,善良人會做出傷害長輩的事嗎?善良人在城里會有那么多閑話?今天打擾了,咱們走吧!”
周喬苦笑,堂姐這脾氣還真不小,好像自己犯了什么不可饒恕的罪行似的。
他們是來借錢的,雖然周喬沒借,但也給出了建議,堂姐他們想坐享其成,這種態度,讓周喬無法接受。
錢都是自己和丈夫辛辛苦苦賺來的,怎么能隨便借出去呢?一旦收不回來,找誰訴苦?
“那堂姐慢走,我不送了?!?
周喬對家人向來很有耐心,但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只能硬下心腸,等李芬從市場回來,周喬便將這事跟李芬傾訴了一番。
“好像我真的欠了他們一樣,不借錢就是大逆不道,幫他們找工作還不領情,還說什么孩子找不到好伴侶,要是我有女兒,也不會讓她嫁給一個無所事事的人?!?
“別跟這樣的人計較,兩家本來也不親密,跟這種不講理的人斷絕往來,對我們反而是件好事,倒是三嬸的心機挺深沉的?!?
難怪三叔會上門道歉,原來是為了博取同情,制造輿論,三嬸如果生活在古代宮廷里,估計也能成為一位高手,整天鉤心斗角,真不知哪兒來的這么多精力。
“等大哥來了,得告訴他這件事,讓他好好說說,三嬸那人,心眼不太好,總不安好心,爸還念著親戚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