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會遭受一次史無前例的毀滅和打擊。
后世的歷史學者研究指出,中國封建時代有兩次重大的轉折。
一次是大秦統一六國,開創了中國大一統的強盛之始。
第二次便是宋朝,開創了近代文明的曙光,被譽為華夏的文藝復興。
但大宋最終破滅,中國沒有完成近代文明的改造,轉而踏上了一條更加封建和封閉的道路。
元朝,蒙古人受宋朝的影響,即便是統治簡單而野蠻,但實際上依舊堅持發展商業和海外貿易,朝廷的結構也大致繼承了宋朝的體系。
而然到了明朝就急轉直下,禁海抑商,理學興盛,重新啟用嚴格的戶籍制度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商業遭受重創,工業農業文化藝術都全面倒退,科技也停滯不前。
而恰恰是這個時代,西方開始強勢崛起,大航海時代開啟,工業文明出現,此消彼長之下,一直領先世界的中國開始落后。
雖然宋朝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軟弱可欺扶不起來。
而驅趕了蒙元恢復漢家山河的大明帝國給人一種強勢無比的霸氣。
然而在民生和治國上,許多歷史學家對這兩個朝代給出的卻是截然相反的評價。
繼續閱讀
宋朝不弱,明朝不強。
趙頎不是歷史學家,沒有深入研究過,對這個理論報以很淺薄的認知。
但宋朝的文明輝煌,卻是所有人都抹不掉的功績。
不過大宋自從南渡之后,奸臣當道吏治腐敗,最后毀于蒙古人的鐵蹄之下,又的確是一個抹不去的傷痕,創傷數百年難以彌復。
沿著海岸和碼頭慢慢行走,趙頎新潮起伏難以平靜。
當設身處地的生活在這個時代,才能真正看清楚他真正的模樣。
大宋好或者不好,只有宋朝人自己最清楚。
“嘩啦~”行走中,趙頎踢翻了一塊石頭。
一個踉蹌差點兒摔個狗啃屎。
不過等趙頎穩住身形之后,不由輕輕咦了一聲,差點兒絆倒自己的這塊石頭在陰暗的夜色下,竟然閃爍出一道微弱的光芒。
趙頎滿臉疑惑的把這塊拳頭大小的石頭撿起來湊近觀看,發現竟然有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瞬間的愣神之后,趙頎用袖子將石頭上的泥土擦干凈,然后大步走到路邊借著商鋪的燈籠仔細觀看,很快臉上露出一抹驚喜的笑容。
如果沒看錯,這又是一塊水晶石,依舊含有大量的雜質,透明度并不高,但的確應該就是一塊水晶。
趙頎四顧,最后眼光落在附近一間商鋪門臉上。
一塊黑色的牌匾上,隱隱可見吳氏珠寶幾個金色大字。
而珠寶行門前被車馬碾壓凌亂的的車轍痕跡當中,似乎還有幾塊的石塊,隱隱約約的閃爍著光華。
趙頎激動之下再次撿起一塊擦干凈泥土,果然又是一塊含有雜質的水晶石。
看來小竹說的不錯,這些水晶因為品質不高,都被珠寶行隨意丟棄在碼頭上。
不過對于趙頎來說,水晶好不好都無所謂,這東西拿來做有色玻璃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沒碰上就算了,但既然碰上了,趙頎也心情很是愉悅的在附近搜尋起來,渾然忘記了今天搬了一天磚腰酸背痛腿抽筋,也渾然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半個小時下來竟然找到了三四十塊,一大堆足有幾十斤。
不過等把附近搜完之后,趙頎歇下來才有些傻眼。
這么一大堆,該怎么弄回去!
大宋很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