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突然離開慶元府,是最近楊公鎮最為熱門的話題。
而吳潛的離開,也對小龍灣海港產生了一些影響。
一些人本來以為小龍灣有吳潛的支持,這才不顧一切大筆投入資金,但結果合同都還沒捂熱乎,小龍灣的大靠山突然就拍屁股走了,于是一些人又開始心頭惴惴,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撤資。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私下討論之時更多處于保守觀望的態度,并沒有人去小龍灣要求退錢。
因為眼下小龍灣的房子幾乎都已經賣完了,同時也還有許多人持幣待購,眼下還沒徹底看清局勢之前退出容易,只怕想再擠進來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幾天之后,朝廷傳來消息,吳潛被調往鄂州,同時還加樞密院事和沿江制置使,這明顯是高升了。
而且同時還有消息傳來,吳潛是自己請求調往抗蒙前線,這也讓出多人敬佩和感嘆。
而趙頎那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也漸漸在慶元府流傳開來,也激起了民間的抗蒙熱情,有俠義勇武之士三五成群的結伴準備去鄂州投奔吳潛,要和蒙古人真刀真槍的干一場。
吳潛自請調離慶元府上前線,這或許是一個改變大宋命運的機會。
每一次重大戰爭之后,必然就是朝廷洗牌的時間。
因此趙頎才慫恿吳潛以割腦袋的決心和態度調任去鄂州。
贏了,吳潛自然會賺取大把的功勞強勢入主中樞,驅逐丁大全,壓制賈似道,對蒙采取積極的防御政策,這樣大宋朝廷或許就能繼續多茍幾年,而自己也將會在朝廷得到一個強有力的支持,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若是敗了……那便是敗了,反正大宋特么的也快完蛋了,多茍幾年少茍幾年也沒啥區別。
不過按照曾經的歷史來推測,這次大宋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畢竟歷史上的鄂州是在大宋朝廷毫無防備之下被忽必烈的大軍包圍之后才緊急派兵增援的,加上蒙哥死在了釣魚城,忽必烈要回去爭奪汗位,才不得不緊急退兵,這也讓賈似道撿了一個便宜。
而大宋素來有一種和敵人議和而茍延殘喘的傻逼特點,賈似道為了增大自己的功勞,在得知蒙哥汗死了之后,私下跑去和忽必烈議和,而忽必烈也正中下懷答應下來,并且激動的連合同都沒簽就不損一兵一卒的順利撤兵跑回老家了。
雖然賈似道和蒙古人議和的事眾說紛紜,歷史上也并沒有準確的記載,但有些事終歸不是空穴來風,按照宋朝官員一貫的尿性這件事估計七八分可能。
如今本來毫無準備的鄂州在趙頎的提前判斷下有了防備,無論朝廷會不會往鄂州大規模增兵布防,但趙頎相信吳潛去了以后絕對不會什么都不做。
吳潛在臨行前來找趙頎商討的時候,趙頎已經把自己所有知道的想到的都一股腦告訴了他。
俗話說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雖然沒有萬無一失的計策,但有了趙頎的這些提醒,吳潛肯定會全力以赴的備戰。
至于最后他能不能按照趙頎最好的打算拖住忽必烈,甚至病貓發威老天開眼將忽必烈也干掉,但若是能夠在充足的準備下給予蒙軍一次狠狠的打擊,也將極大的激勵南宋軍民抵抗蒙古人的信心和勇氣。
大宋若是能茍,那還是繼續茍下去比較好,安穩的環境才能讓趙頎有更多的時間來壯大自己的力量。
而且還能避免大量的百姓被蒙古人屠殺。
宋諺有云:寧做太平犬,莫做亂世人。
當一個國家沒有足夠的能力干掉敵人的時候,茍就是一種最好的姿勢,很多時候,都是自不量力把自己作死的。
更何況南宋這個小朝廷已經腐朽到幾乎無可救藥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