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嬋臉頰羞紅站在臺上,在數百人直視和討論下,感覺到緊張無比,長這么大,她從未在如此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面,而且還要接受如此多的評議,這讓她有些手足無措。
“月嬋姑娘無需緊張,只需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便是,抗戰保國,大宋百姓皆都義不容辭,何況你能來這里,眼下能夠站在這義賣會的會場,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舉動,在場的都是慶元府各界名士,豈會笑話你!”
趙頎的聲音不大,但通過擴音器傳出去,整個會場也都能聽的清楚,因此很快整個會場的討論便慢慢消停安靜下來。
得到趙頎的鼓勵,吳月嬋似乎感覺一下多了許多勇氣,對著整個會場微微福禮之后開口:
“首先我替遠在鄂州的爺爺感謝所有捐贈和參加義賣的朋友,然后還要特別感謝楊公鎮小龍灣海港的趙頎趙公子和籌備義賣會的韓掌柜鄭掌柜等諸位,正是你們的義舉,才能夠為我爺爺和鄂州前線的將士募集到這么多軍餉,小女子一介女流,既無法報答也做不了什么,今日前來義賣會,也是想捐贈一樣物品拍賣,希望能夠為前線將士籌集到更多的軍餉,諸位請看,小女子捐贈的就是這柄古琴……”
兩個小丫鬟將古琴放在了拍賣臺中央放置拍賣物品的木桌上。
“這柄古琴為西澗先生所贈,據說是蘇大學士用過的,琴背有松風二字,底部有山谷銘東坡書的留款……”
“嘩~”吳月嬋的話還未說完,現場便是一陣劇烈騷動,不少人都站起來踮腳探看,尤其是二樓那些雅間受邀前來的名士,更是全都神情激動的擠到窗戶邊探看,甚至還有人迫不及待的從二樓蹬蹬蹬的跑下來,直奔拍賣臺。
此時百花樓外的大街上,看了一天熱鬧的百姓也都已經開始慢慢散去。
因為方才就已經有人用喇叭通知,義賣會已經結束。
但就在這些人開始退散的時候,突然又有消息從里面傳來,還有崇國公的孫女三娘子攜神秘捐贈品來到會場,一時間百花樓門口再次被圍的水泄不通。
而此時的百花樓里面,吳月嬋已經坐在了古琴前面,正十指纖纖的撥動琴弦為所有嘉賓演奏一曲。
這或許就是她最后一次彈奏這柄古琴,因此也彈得特別認真,一曲彈完,吳月嬋依依不舍的撫摸著琴弦站起來再次福身行禮。
“多謝諸位,這柄松風古琴,無論買家是誰,還請善待,月嬋感激不盡!”
“這柄古琴是月嬋姑娘摯愛之物,為了為前線捐款,月嬋姑娘還是義無反顧的捐贈出來,雖然說募捐的軍餉是捐贈給崇國公,但我們的目的還是抵抗蒙古人,這是大義,并無私利,因此趙某在此感謝諸位義舉的同時,還請珍惜各自買到的物品,希望能夠好好愛護,而這柄古琴,我希望買到的朋友要更加愛惜一些……”
趙頎說著拿起木錘。
“今日這最后一拍,也就表示這次義賣會真正結束,希望還未出手過的朋友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趙頎說話的同時還有意無意的望了一下二樓的某個雅間。
而雅間之中,此時有幾個衣冠楚楚的老者正坐在一起,其中一個臉皮情不自禁的抽搐了幾下。
“呂兄,這琴的確是好東西,你要不要出手?”旁邊一個年齡相仿的老者低聲提醒。
這次義賣會受邀的人不少,而呂家作為楊公鎮甚至整個慶元府都赫赫有名的大商人,自然也在邀請之列,而接到邀請,呂云泰在猶豫再三之后還是答復參加。
但參加也并不一定就要花錢,畢竟呂家和趙頎算是有仇。
還有就是前來五百多嘉賓,而義賣的物品只有三百多件,除開受邀見證的官員和名流之外,最后至少還有上百人會空手而歸,沒買到東西,自然就不花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