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片極簡主義的宇宙虛空之中,華可鏡正如鬼神一般飄蕩著。
他當然沒有掛,
沒有飛升,
也沒有再做夢。
事實上,這里只是小樂模擬出來的太陽系模型。
因為運算能力有限,整個恒星系統的細節并無法完具現,所以華可鏡身后的無限遙遠處只存在一個強大的光源和引力源。
那就算是個太陽了。
還有腳下蔚藍色的地球,也只是徒有其形,缺乏了神彩。
但如果只是為了進行空間實驗,有這一切已經足夠了。
……
“小樂。”
“我在。”
“可以開始展示了?!?
華可鏡的聲音剛落,在地球的外層繞行軌道之上,忽然出現了一顆亮點。
隨著視野的快速拉近,亮點以恐怖的速度迅速變大。
那是什么?
正是一座多環狀結構的太空城市!
轟然間,那座太空堡壘已經在地球引力的牽引下,飛到了華可鏡的面前。
龐然大物在側,華可鏡遠遠眺望而去。
這座多環狀結構相結合的太空城市確實也很龐大,但是比起很以前同樣在小樂的運算模型中,出現在木星軌道上的那一座太空堡壘相比,無論是實際規模還是視覺沖擊,都是差距甚遠的。
華可鏡還確切的記得,木星軌道上那一座太空城市名字叫做喜馬拉雅,是由6個直徑達到數十公里以上,無比宏大且壯觀的金屬圓環交叉構成的巨型人造球體。
但此刻圍繞在地球軌道之上的這座結構就要簡單得多。
雖然也是分部環狀的人造重力結構,但卻是兩個同軸的圓環。
這比之喜馬拉雅太空城少了很大程度的科技感,遠遠觀之更像是一個巨大的滾筒。
刷——刷——刷——
視線逐漸拉近,這座太空城已經直逼眼前。
華可鏡的身體仿佛被一股靈動的力量牽引著飛翔穿梭于太空城市。
太空城的中軸部分是一個貫穿的獨立空間通道,那里也是整個城的太空港。
小型飛船,或者穿梭機,可以通過中軸部分進行??亢徒玉g,然后在這里面換乘其他交通工具進入太空城市。
接下來,華可鏡又看到了太空城市的內部,逐一瀏覽了城市內部獨特的光照系統、生態循環系統、包括占據整個城市尾部五分之一空間的核電力供應以及核動力推進系統。
……
離開太空城市,返回了虛擬世界里那幢玲瓏精致雙層小屋。
華可鏡問人工智能小樂“這座城市有名字嗎?”
“你可以自己取一個。”
“嗯……”
華可鏡思考良久之后,定下了一個頗具映像派的名字星河之都。
“怎么樣,星河之都這個名字可以嗎?”華可鏡問。
“可以?!?
華可鏡也是隨口一問,每次到了這種時候,小樂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可以”機器人。
“星河之都的軌道高度是多少?”
“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區做論證和調整?!?
華可鏡“……”
華可鏡很頭疼,這個問題真的很關鍵。
因為太空城繞行軌道的高度,與建造期間諸多要緊問題息息相關。
比如洛希極限(兩個天體保持平穩運行的最短距離愛德華·洛希計算出來的)。
當大型天體與其衛星(這里不是指人造衛星,而是指月球這樣的衛星)距離近到某個極限,天體引力產生的牽扯力,潮汐力會拉碎衛星,衛星會被解體,碎片會沖向這個大天體,落到天體面上,或者成為天體的環,就象木星環、土星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