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的運行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維持。
“就現階段的技術而言,長時間的休眠必然會導致身體的肌肉和內臟產生萎縮等不良現象。”楊為霖告訴華可鏡,“綜合各種因素來講,現在的休眠技術還不夠成熟,想要依靠人體休眠進行星際旅行還處于科學幻想階段,距離實踐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請問,現在有哪些專門的機構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嗎?”華可鏡問。
“我記得美國的sark公司好像有受nasa的委托,在開展低溫休眠倉的研究。”
楊為霖向華可鏡介紹,在sark的項目展望中,宇宙飛船上的標準生活艙將被低溫休眠倉取代。
同樣的,相關低溫休眠狀態將通過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實現,這一過程將在數小時內緩慢進行。
雖然宇航員處于低溫休眠狀態,但各種傳感器將連接到他們身上,用來監測他們的狀態。
宇航員接受通過腸外營養(tn)的方式進行靜脈營養注射,這些營養液中含有人體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部營養素。
除此之外,宇航員也將通過導尿管排除尿液。
因為沒有固體食物,消化系統以及腸道功能將變得不活躍,所以,必須定期采用電磁肌肉刺激法來保護宇航員關鍵的肌肉群,以免因為長期的休眠出現嚴重的肌肉萎縮。
“這樣的狀態下,宇航員一次性可以休眠多長時間?”華可鏡又問道。
“在這種誘導低溫狀態下,宇航員一次休眠可持續24周時間。”
“才24周!”楊為霖的答案顯然與華可鏡的預期相去甚遠,“我聽說醫學界有人曾經持續昏迷了39年!”
“嗯,確有其事,不僅僅是39年,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會持續刷新人類的昏迷記錄,因為他可能永遠都醒不過來了。”楊為霖一臉慎重地接著解釋,“休眠時間持續太久,就會陷入昏迷狀態,這很危險。”
“休眠和昏迷是兩碼事,我們的睡眠有兩種類型,做夢時的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而非快速眼動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當我們熬夜看片上床之后,你想要的其實是非快速眼動睡眠。因為非快速眼動睡眠能夠給我們的身體補充能量。我們不能長期缺乏這種類型的睡眠,大多數動物也是如此。”
“所以,休眠時期人體必須達到這樣的睡眠標準?”
“可以這樣說。”
“感謝楊主任為我解惑。”
……
又與華可鏡聊了一會兒,楊為霖笑了笑“怎么,華總對人體低溫休眠項目感興趣?”
“確實有點興趣。”華可鏡直言不諱,“但這個項目還有點超前,我們將來有機會了再慢慢聊。”
“好啊……”
“今天時間不早了,我們就先告辭了。”
“好的,期待華總再次蒞臨。”
楊為霖笑著點點頭,華可鏡也起身道別。
又寒暄了幾句,華可鏡便離開了滬上生科院,結束了今天的參訪。
……
之所以提到了星際旅行的休眠技術,是因為這確實是華可鏡迫切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題。
先不說是為了拯救大師公輸子,必須飛向銀河系核心這么艱巨的任務。
就先暢想一下幾光年左右的恒星際太空旅行,那也絕對是一個無比漫長且枯燥的過程。
為保證宇航員的正常生存,足夠的食物、飲水和氧氣是必不可少的,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排泄的廢物也會逐漸增多。
而宇宙飛船的承載量是有限的,既要保證有足夠的動力,又要保證有足夠的必需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類探索遙遠太空的進程。
如果宇宙飛船進入指定的軌道后,宇航員就進入深度休眠狀態。
于是原本大量的維生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