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聽說過今年女帝給百官送了新種子,就是當初分給他們糧食的那種種子,他們都吃過那些糧食,那些糧食和他們以往見到的都不一樣,顆粒飽滿,比他們自己留的種子還要好。
吃的部分都這么好,那種子呢,所以自從種下后,百姓們就會時不時的出城看一下,然后驚奇的發現這些糧食長得很快,不過一個多月就進入了花期,半個月前更是開始結穗。
那些稻子麥子,一株長了好幾穗,一穗有五六十粒,一株能有兩三百粒,他們從未見過這么好的稻穗麥穗,這么多,還這么飽滿,畝產肯定不低。
所以,在稻麥成熟的時候,他們都出來看了,不少人還拿著自家的鐮刀,想著如果大官的人如果不夠,他們可以幫忙,他們想要親手收割這些糧食。
結果這天他們照樣在田地邊轉悠,就看到從城門口出來的大鐵疙瘩,震驚的無以復加,這東西是怎么做出來的?又是干什么用的?
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大鐵疙瘩出城,然后開到田地里面,在他們擔心糧食被壓的時候,就看見那大鐵疙瘩的一邊噴出被切碎的稻桿,另一頭則是源源不斷的噴出已經脫粒的糧食。
鐵疙瘩后面有一個斗,剛好將噴出來的糧食給接住,不到半刻鐘,一畝地的糧食就收完了。
百官看到這一幕,也是吃驚,雖然姒漪說了這個是用來收糧的,但是他們可不知道糧食可以這樣收,速度這樣快。
為了方便收糧,在種植的時候,姒漪就讓百官將自己的田地里面的田坎都弄掉了,所以收割起來速度也很快。
“這東西好啊,有了這東西,以后收糧食就不用趕時間了。”
“對啊,這東西真的是太好了,一畝地都不用半刻鐘,這上百畝的田地一個時辰就能收完,還能脫粒,這樣就不用擔心下雨沒法晾曬了。”
“是啊,不過這么一大塊鐵疙瘩,我們恐怕也用不起。”
百姓們議論紛紛,百姓在京郊沒有田地,但有一些百姓在遠一些的地方還是有一些田地的,他們看到這樣的收割利器自然是掩藏。
收割機在后面的斗滿了后會停下來,然后讓人拿著麻袋上去,打開斗下面的一個出口,開始裝糧食,等到空了后繼續。
等到糧食收完了一片后開始稱重,收割機都弄出來了,姒漪自然也讓人弄了機械臺稱,很輕松就能將重量統計,然后算出平均畝產。
“這塊地一共有100畝,糧食總重量為斤,平均畝產為1145斤,也就是9石多。”負責統計重量的官員匯報到。
“畝產9石,真的假的?”
“我沒聽錯吧,雖然我之前看那些糧食就猜測產量不低,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多啊。”
百官和百姓聽到這個都喧嘩起來,這消息真的是太刺激了,古代的畝產也就兩石多一些,差不多300斤的樣子,可是這個畝產卻有9石,更準確的數量是1145斤,一石120斤,差不多快要10石了。
這對古代的官員百姓而言都是難以置信的,如果糧食有這么高的產量,那他們就再也不用擔心吃不飽餓肚子了。
“還可以,如果能在生長過程中用一些肥,還能長得更好。”姒漪點頭,這些糧種在現代產量可以達到2000多斤,主要是古代沒有用多少肥料,能有這產量,還多虧了植物可以吸取日月精華轉化為自身所需的能量,減少對土壤中養分的吸收。
還能長得更好,百官眼睛都亮了,姒漪看他們這樣就說道:“我這里還有一種牧草,種了后可以肥田,而且不懼寒暑,不過這一次需要你們購買。”
“買。”百官立刻表示他們可以買,至于姒漪說的是假的,看這些高產的糧食就知道不可能。
收完糧食后又過一個月,去南方平叛賑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