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國崎支隊在當涂北慈湖附近渡過長江,沿西岸北進,向浦口運動。
占領蕪湖的日軍第18師團因轉用于杭州方面,不再參加進攻南京的作戰。
武漢大本營對南京的戰況極為關注,每日均有詢問及指示的電報。
當發現撤至南京部隊的戰斗力及士氣已遠不如淞滬作戰,南京外圍主陣地帶僅防守兩三天即告失守,而復廓陣地立足未穩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敵突破、迫逼城垣時深感形勢嚴峻。
當得知當涂附近已有日軍渡江時,更感局勢危急。
為避免南京守軍被敵圍殲,蔣介石于11日中午考慮令南京守軍撤退,遂令時在江北的顧祝同以電話轉告唐生智。
顧要唐當晚渡江北上,令守軍相機突圍。
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責任難負,因而要求必須先向守軍將領傳達清楚最高統帥的意圖后方能撤離。
當晚,蔣介石致電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
唐生智于當夜與羅卓英、劉興兩副司令長官及周參謀長研究后,決定于14日夜開始撤退。遂于12日凌晨2時許召集參謀人員制訂撤退計劃及命令。
12月12日自拂曉起,日軍即集中炮兵及航空兵火力對復廓陣地及城垣發動猛攻。
城南方面,戰斗至10時前后,雨花臺陣地被日軍攻占。
防守該地的第88師第264旅殘部因中華門城門已經堵死,無法退入城中,遂在敵火力下作橫向移動,沿護城河繞城北進,傷亡甚大。
日軍占領雨花臺后,居高臨下,加強了對中華門的火力襲擊。
第88師第262旅部分官兵堅守城垣陣地,奮力阻擊;第88師師長孫元良率師直屬隊及第262旅一部兵力擅自向下關退卻,企圖渡江北撤,在挹江門內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勸阻,仍返回中華門作戰。
城東方面,日軍第16師團仍在孝陵衛西山及紫金山一帶激戰。
“上海派遣軍”因第9師團在光華門一帶遭守軍反擊后頓兵城外,毫無進展,于11日命控制于蘇州附近的機動部隊第3師團迅速前進;于12日晨令第9師團停止進攻,進行整頓,令第3師團由第9師團左翼加入戰斗,向城垣進攻。
中午前后,在日軍猛烈炮火轟擊下,中華門及其以西城垣數處倒塌,一部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由缺口突入城內。
第88師遂即撤走。當時中華門內大批居民為逃避炮擊和日軍,紛紛向城北部難民區逃跑,與潰退的散兵擁擠在街道上,城中秩序開始陷于混亂。
衛戍司令部為了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撤退,于14時指示第36師負責維持城中及下關的秩序。
但此時日軍第6師團一部已突入至中華門內,第16師團及第3師團已逼近中山門及光華門,第6師團左翼旅已逼近水西門。
守軍第2軍團退至烏龍山,教導總隊退至紫金山,第74軍派人去三汊河架設浮橋,企圖渡江撤退至浦口,被第36師制止,南京守軍已開始呈動搖態勢。
唐生智等決定改在當夜撤退。蔣介石雖然致電唐生智,令其在不能持久時相機撤退,但總從政治方面考慮較多,希望能多守一段時間,因而在12日又以致函形式致電唐生智、羅卓英及劉興,提出他自己的企望。
12月12日17時,衛戍司令部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布置撤退行動。
唐生智首先簡要地說明當前戰況,詢問大家是否還能繼續堅守。與會將領無一人發言。唐生智遂出示蔣介石命守軍相繼撤退的電令,即由參謀長周斕分發了參謀處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圍計劃。
衛戍司令部突圍計劃的基本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