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霞一行三人曉行夜宿,在日軍的封鎖線上摸索前進。
日軍在打下南京和徐州后,下一個目標便是武漢。
根據掌握的情況,目前日軍在這一帶大規模地集結,準備進攻武漢。
而倪玉霞所不知道的是,她選擇的這條路,也是日軍多支部隊正在通過的路。這不,她所走的這條路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一支日軍部隊在西進。
相距也僅五六華里。
1938年,由于我國軍民上下一心、英勇抗戰,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經濟資源基礎薄弱的日本為了快速解決戰爭,兵鋒直指戰略要地——武漢。
武漢地處我國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扼長江東西水道之中心,連南北陸地之要津,是我國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
不僅如此,在1937年,自從國民政府的部分機構由南京遷至武漢后,武漢已經成為了全國軍事、政治、經濟中心,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為順利拿下武漢,1938年6月,日本大本營正式制定了武漢作戰計劃,決定集中2個軍、11個精銳師團,約30萬人的兵力南下,誓要一舉拿下武漢。
海軍第3艦隊120架各型艦艇機、航空兵團300架各式戰機也隨隊出征,支援陸軍作戰。
而另一邊,國民革命軍也深知武漢的重要性,最高統帥部命令海、陸、空三軍107個師,總計110萬人的部隊投入戰斗,誓要將日軍的鐵蹄阻擋在武漢地區。
這一戰,國軍吸取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的教訓,制定了“守武漢而不戰于武漢”的防御策略。
即以武漢為中心,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構建防御陣地,由第9戰區司令官陳誠統一指揮長江南岸各部,第5戰區司令官李宗仁統一指揮長江北岸各部。
一時間,中華大地的鐵路線上,無數列搭載著士兵的火車匯集到武漢地區,這些士兵雖然籍貫不同、口音不同,但此時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保家衛國。
1938年6月,日軍第11軍正式向國軍發起進攻,震驚世界的武漢會戰正式拉開序幕。
6月11日,日軍攻占安慶,隨后沿長江西進,但位于九江附近的馬當要塞阻擋了日軍的腳步。
馬當要塞是國軍長江防線重要的江防要塞,由德國軍事顧問設計,國軍經營數月、耗資無數,堅固異常,是阻攔日本海軍的堅固堡壘。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也對馬當要塞寄予厚望,認為它至少能夠阻止日軍攻勢一個月左右,而這里也將成為武漢會戰的序幕。
6月下旬,日軍開始向馬當要塞發起進攻。
海軍首先出動,試圖從海上發起進攻,但被國軍精心布置的水雷、沉船和人工暗礁阻擋,只能改由陸路迂回進攻。
24日凌晨,日軍抓住馬當要塞守軍防衛松懈的機會,成功攻占數個要塞外圍陣地,但卻被高度戒備的海軍陸戰隊2大隊阻擋。
在總指揮鮑長義的指揮下,2大隊頑強抵抗,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波田支隊的三次大規模集團沖鋒。
但在抵抗兩天后,部隊已經損失過半,又不見援兵,糧彈也捉襟見肘,最后被迫撤離陣地。
日軍很快便占領馬當要塞,隨后迅速占領彭澤、湖口、九江等地,將國軍東部防線撕開了一個缺口。
7月下旬,日軍第2、第11軍兵分三路,向駐守武漢防線的國軍發起猛攻,戰場的規模不斷擴大,戰斗也進入了更為焦灼的第二階段。
日軍第1路部隊是第11軍第6師團,他們的任務是沿長江北岸向武漢推進,該部隊作為日軍戰斗力最為強悍的兩大師團之一,成為了國軍極為難纏的對手。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