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好長時間,挨著棺材的這邊,寶物已全部運走。余慶生和傅篤生來到棺材旁。
就見:挨著棺材旁,有三個巨大的銅鼎,每個少說也有二三百斤重,鼎的腳上有浮雕的龍頭,四周也有龍頭。棺材兩側,有兩個巨大的燈臺,也是銅制,每個也有百十斤重,一個人拿不起來。
正中位置,有一張銅桌,上面放著一把寶劍。寶劍長有三尺,劍柄上也有浮雕的龍。
余慶生拿起寶劍,擦去劍身上的泥土,寶劍發出耀目的光彩,就覺得,此劍非普通寶劍可以比擬。
他對傅篤生說:“這把寶劍是希罕之物,大帥一定喜歡。"說著把寶劍交給身后的勤務兵。
寶劍旁邊,有一顆顏色非常鮮艷的翡翠球,上面雕刻有龍紋。這顆翡翠球也罕見,它的直徑約有一尺左右。
傅篤生喜歡,用手去拿,才發現翡翠球已經從中間裂開,成兩爿了。
因為電池耗完了,大家早把手電筒扔了,周圍完全黑暗,但所有的銅器和寶石,在黑暗中發出點點亮光。這些亮光聚攏起來,不用手電居然也能看清周遭的一切。
仔細看,眾人這才知道棺材的顏色其實是朱紅色的。
這口棺材長約九尺,高有三尺,寬有三尺,通體雕刻著龍等神物的圖案。
現在就等著啟動棺蓋。
眾人均以為棺材被封了蓋,余慶生讓大家仔仔細細尋找,發現居然沒有封釘。于是合力推開蓋子。
眾人看去,里面的尸體已經變為白骨,只頭發和長袍尚在,長袍上繡著龍紋和各式花紋。
有人手快,伸手去扯,長袍和骸骨立即變為粉狀。
棺材內部為白色,很干凈,并未受到任何污染。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墓穴之中只有內棺,而沒有外槨。
余慶生知道,古代帝王的陵墓之中,都是有槨有棺。而槨據說還有好幾層,最里面的一層才是棺材。
然而這座古墓里面卻只有棺而沒有槨。
這又到底是為什么呢?
至于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恐怕也只有當時主持安葬的人曉得。
它就像無字碑一樣,讓人猜不透。
幾個人試著搬了一下棺材,感覺重量有三四百斤。
眾人合力將其搬到了外面,又把能拿的東西全部拿走。
有人認為下面一定還有更多的寶貝,于是又奮力挖了一丈深,結果并沒有發現有其他的古物,加之馬上就要天亮了,于是趕緊停止挖掘。
余慶生把三連撤回龐家墩。
龐家墩,忙壞了蘭如升和老何、楚文明。
余慶生嚴令:所有古物,不論大小,不計輕重,都要登記在冊,妥善保管。
蘭如升和老何、楚文明就做這種事。
蘭如升以為楚文明懂得些,就讓他編號,老何去貼,他自己就將編好的寶物登記在冊。
這項工作繁頊而細致,幾人忙得不亦樂乎。
在登記時,蘭如升耍了個小心眼,他對楚文明說:“小林,我們還是老規矩,選些去集市上賣。這些不能登記,登記了就拿不出來了。"
現在蘭如升越來越喜歡楚文明,也越來越喜歡與楚文明做事了。因為每次和楚文明去變賣古物,楚文明都能賣個好價錢。
蘭如升的話正中楚文明的下懷。楚文明見余慶生嚴令古物逐個登記在冊,正愁拿不出古物,拿不出古物,你怎么研究呢!
楚文明會意地點著頭。他是行家,一眼就能看出那些古物的價值。
楚文明一共遴選出三十來件,件件是極品。楚文明將這些遴選出來的古物放進另一間屋子里。
可惜不能有大件。
那把寶劍楚文明想留下,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