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保國成功地將進攻壽縣的日軍擋在了北城墻外。
望著高大堅固的城墻,日軍指揮官決定改變策略,變一路進攻為多路進攻。
中村右一下令一部艦艇向正陽關開進,攻取正陽關;一部向瓦埠湖開進,進取平山頭,然后從陸路分別攻擊壽縣的東門和西門。
中村右一企圖三管齊下,拿下壽縣城。
話分兩頭,各表一枝。
卻說進攻正陽關的是日軍中佐鬼塚大隊長。他率領手下近千人,駕著六艘艦艇浩浩蕩蕩逆水而上,不幾便到了正陽關。
鬼塚大隊長在指揮艦上舉著望遠鏡觀察正陽關,發現這座千年古鎮雄踞在淮河邊,同樣有高大堅固的城墻;而那座寫著“望淮樓"三字的建筑,更像一只雄獅蹲著,令人望而生畏。
此時鎮守在正陽關的是桂軍的一個營,營長叫田罕。
說來也是巧,這個營正是桂軍第三十一軍的809團,團長正是樊登科。
不過樊登科本人并不在壽縣境內,而是在穎上。他奉上峰的命令扼守豫皖邊,目的是防范日軍西進豫省,同時也負有保衛第十一集團軍總部的職責。
在津浦線上,他曾經與柯巖和柳曼并肩戰斗,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他還愛著柳曼。
但是他不知道柳曼現在正在壽縣與日特影子隊作殊死搏斗。他若知道,還不知會怎樣惦記著呢?
日軍進攻正陽關是早晚的事。這是因為正陽關區域位置特殊。
“淮水出桐柏,流至潁壽,夾淮而東,有正陽關。‘長淮三面八百里,七十二水歸正陽'”,正是正陽關地域位置重要的寫照。
聞得日軍來攻,田罕登上望淮樓。
寬闊的河面上,但見日軍艦艇一字兒擺開,黑魆魆的炮口虎視眈眈地對著正陽關。
田罕眉頭緊鎖,他知道,一場惡戰就要開始了。
田罕本不怕,廣西士兵歷來被稱為狼兵!可是在津浦線,他這個營多次與日軍塵戰,消耗很大。現在營里雖然經過補充,人員和裝備都較齊全,但所補之人皆是新兵。新兵沒有經過訓練,其戰力肯定要大打折扣。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田罕決定采取先發制人的戰法。他命令炮兵連立即向敵人開炮。
為了加強正陽關的防衛能力,團長樊登科特意將炮兵連撥給了田罕。
為什么要先發制人呢?
田罕是這樣想的:淮河地域寬闊,回旋的余地很大,而北門和西門均面臨淮河,倘若日軍不僅從北門進攻,還從西門進攻,能阻止住日軍嗎?
基于這種考慮,他決定采取先發制人的辦法。
田罕將炮兵連布置在北門與西門之間,可以直接打擊進攻北門或西門的敵人。
當下,幾門大炮一齊對著停泊在北門外的敵人轟擊。
這是一種野戰大炮,叫蘇羅通機關炮。
抗戰初期,桂軍成立了兩個炮兵營,所購買的大炮是瑞士蘇羅通戰車防御炮。一個炮兵營給了46軍,一個炮兵營給了31軍。
戰爭進行了一年多,桂軍深感炮兵的重要。于是,各軍都擴大了炮兵的規模,基本上一個師就有一個炮兵營。
蘇羅通機關炮名義上是由瑞士蘇羅通公司制造的武器,但實際上蘇羅通公司是二戰前德國為了規避凡爾賽條約,由萊茵金屬公司在瑞士設立的一家子公司制造的。
蘇羅通機關炮對于當時極度缺乏防空與反坦克火力的中國軍隊來說可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同時威脅日軍飛機,坦克裝甲車,步兵乃至還有一定攻堅能力的武器。
蘇羅通野戰大炮可以發射兩種炮彈,一種叫穿甲彈,是專打日軍坦克的,可以打穿一公分厚的鋼板;一種是打日軍重機槍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