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宋剛回到自衛隊的隊部,余少波就來匯報:“報告羅隊長,日軍今天撤出縣城了。”
“我知道了!”羅宋看了他一眼,說。
“你知道了?”余少波湊了過來,問,“隊長,原來一大早你就去了縣城?”
羅宋說:“我哪去縣城了?是城里的弟兄昨天傳來的消息!”
余少波著急地問:“隊長,除了日軍要走的消息,就沒點別的?”
羅宋詫異地問:“少波,別的?你什么意思?”
余少波笑著說:“我的意思是,日軍的人不多,可不可以在他們撤走的路上打個伏擊什么的。”
羅宋也笑了,他說:“你這個家伙,看來是打伏擊打上癮了?”
“嘿嘿,嘿嘿嘿嘿!……”余少波“嘿嘿”笑個不停,說明隊長的話正說到他的心坎上去了。
羅宋說:“剛才我是去探聽消息去了!他奶奶的,日本鬼子學乖了,他們不走旱路,走水路,很可能就是怕遭到我們的伏擊吶!”
“走水路?走淮河?”余少波吃驚不小,他不相信地說,“我的媽呀!現在淮河里多大的水呀!他們走水路?”
羅宋說:“你操什么心吶,人家可是有艦艇,又高又大的艦艇,還怕水大?”
余少波一聽,就不作聲了。
羅宋說的“余少波打伏擊打上癮了”是怎么回事?容我細細說來。
十幾天前,佟之生給他傳來一個消息:日軍的佐佐木旅團長給中村右一下了命令:調中村聯隊的豬口圣明大隊前往壽東南,參加對皖西獨立團的圍剿。
豬口大隊被調走后,中村右一布置在城外要道的各據點,一律撤進城去。
佟之生指示,能不能在日軍撤進城的路上打個伏擊,讓日本鬼子也嘗嘗我們中國人鐵拳的厲害。
接到任務后,羅宋親自帶著人馬出去偵察,結果發現,從平山頭據點(日軍為了控制瓦埠湖,在平山頭設了一個據點)撤回縣城的路上要經過三岔口,而三岔口就是一個打伏擊的好地方。
三岔口有三條路交叉而行,岔口三面均是高崗,很適合埋伏人馬。而且只要把三條路的路口封住,里面的人不管用什么辦法都難于突出去,實際上等于是崗上的活靶子。
羅宋探得消息,平山頭據點的鬼子一早從平山頭出發,晌午時分即會到達三岔口。
三岔口距縣城東門約有十七八華里,在三岔口伏擊,日軍聽不到,即便所到了,他們趕來增援最快也要一個多鐘頭。
而據偵察,平山頭據點有日軍六人,偽軍一個小隊,總兵力約有五十來人。他們擁有一挺九二重機槍,三挺歪把子輕機槍。伏擊時,只要打掉那些機槍射手,伏擊任務就成功了一半。
羅宋在上半晌帶著自衛隊準時進入伏擊地點。為了不被敵人察覺,他囑咐弟兄們,不要挖戰壕,找有利地形埋伏下來,聽他的信號發起攻擊。
平山頭據點是中村佑一設在城外最遠的一個據點。中村右一生怕在回撤的路上發生意外,派了一個小隊長帶領一個分隊專門接應回撤的隊伍。
這接應的日軍羅宋并不曉得,他還是按照原計劃在三岔口設下埋伏。
日軍接應的這個小隊也有二十來人,這樣一來,羅宋要對付的是比自己還要多的敵人。
巧的是,兩股敵人幾乎是同時到達三岔口。
一下子增加了這么多敵人,打不打?
戰機稍縱即逝,羅宋果斷地命令:“打!”
他一抬駁殼槍,一顆子彈飛出,一個鬼子腦袋開了花。
隊員們早就憋著一股勁,見來了這么多鬼子,聽到信號,“噼哩啪啦”就開打了。
由于地形不利,伏擊圈里的敵人死的死,傷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