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淡黃
比如說,前世,她工作的那家外企,老板是英國人,往來的客戶,也多是英美人。
于是,她就打著“跟上小伙伴的步子,不能掉隊”的旗號,實則,心里暗搓搓地想著不能丟臉,隨大流地報了培訓班。
不僅如此,她還特意找了個英國人做外教,跟著對方學了一年,生生將自己的英語折騰得比母語還要嫻熟。在小伙伴面前狠刷了好幾回存在感,又借助這口流利的本土式英語,額外找到了好幾個大客戶,在小伙伴羨慕嫉妒的目光中,過上了悠哉愜意的小日子。
也就是說,前世十來年工作生活所留下的烙印,經過暑假和開校后幾個月的時間,并沒有消磨掉多少。
當然,這也和劉老師確實見多識廣有關。換一位老師來,想聽出來,雖談不上什么“難于上青天”,確實也不容易。
最最重要的是,等這位老師察覺到不對的時候,林初夏已經在短則半年,長則一年的學習中,將這個影響自己很深的烙印抹掉了。
劉老師了然地點頭,只以為林初夏得了家人“低調”的叮囑,并沒有再繼續追問。
九十年代的當下,雖然經濟已經騰飛,但,論起對英語的重視,也就沿海地區和京上廣這些大城市。
即使如此,這些城市和內地城市一樣,依然遵循初一才開始學習英語的規定。
就算教英語的老師再如何地耳提面命,學生們再如何地有天賦,但,學習的時間擺在那里,又是從頭開始學,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這種情況下,林初夏竟然能說一口流利嫻熟的倫敦腔,可想而知!
“你的口語和聽力都很棒,只是,國內目前考試、演講和辯論,還是更傾向于書面化,這點,以后你多注意些就行。”
“另外,以后,有時間的話,你可以多看看英文名著。國外有些名著,翻譯過來后,就不是那個味兒了。有機會的話,嘗試一下英語寫作。”
末了,還沖林初夏擠擠眼,就差沒挑明你是好幾個雜志和報社的特約撰稿人,那么,將英語說得和母語一樣流利嫻熟的你,一定能輕松松松就寫出很多讓人贊嘆的文章吧?!
林初夏“……”不就是膝蓋嘛?給,給你老了!
這之后,上英語課的時候,劉老師就很少叫林初夏回答問題了。往往,別的同學回答不上的問題,再或者,出錯的地方,才叫她補救。
當然,每天依然慣例叫她讀單詞和課文,最后,更是毫不猶豫任命她為課代表,負責早晚自習和上課時,這兩項的工作。
……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當然,這所謂的“大事”,嚴格說來,只和321宿舍的林初夏、張莎和于麗玲三人有關。
是的,321宿舍的最后一位舍友,繼上次之后,再一次出現了!
學校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到劉老師,實驗一班和二班的英語課,全部安排在下午。
該說,劉老師美名遠揚?
還是該說,任何年代里,總有那么一小拔人,擁有“先人一步”的眼力和魄力?
比如說,李鳳英所在的李家,就早早意識到了未來時代里,英語這門語言的重要性?
總之,這天,下午,一班的同學就發現教室后門處,靠窗的地方,突然多出一張桌子來。而,坐在桌前的,正是面無血色,身體孱弱的李鳳英。
課間休息的十分鐘,以錢玫為首的幾位女班委,手挽著手,說說笑笑地走到教室最后面,正準備同“聞名不如見面”的新同學打個招呼,再適當地關心幾句,表明下自己等人身為班委,為同學服務的不求回報精神,下一刻,讓人覺得萬分尷尬的場面就出現了。
——只見李鳳英,連眼皮都沒有抬一下,當著眾人的面,就趴在桌上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