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
鄧秀珍語塞了,情感上告訴她,林初夏的推測是不可能的。
畢竟,林浩軒今年才12歲,卻還在讀二年級,就智商上來說,那是絕對當得起“蠢笨”這個評價,妥妥的老林家拖后腿的存在。
然而,理智上卻告訴她,林初夏的推斷很可能是真的。
否則,即便打最初,林愛軍和曾娟夫妻倆就低看了林浩軒,卻也不可能每次整治林浩軒的時候,都那么恰好地被兩老當場撞破。再或者,在事情發生的第二或者第三天,還沒有被村里其它消息給覆蓋過去的時候,就被兩老恰好聽到鄰里鄉親們的議論!
可是,若真如此,也就太可怕了!
林初夏端起杯子,喝了幾口水,潤了潤那因為說了太多話而有些干澀的喉嚨,又等了一會兒,給了鄧秀珍充足的接受時間后,才又不慌不忙地放出另一顆雷。
“這次回家,我才知道,林浩軒已經說服爺爺二爺,轉學到了羅嶺小學。”
“轉學?”鄧秀珍驚得瞪圓了眼,“什么時候的事情?你爸知道嗎?”
“二爺在羅嶺有熟人,多半在開校前就轉好了。”
當然,牽扯上熟人,可不僅僅是人情,還得砸錢。想也知道,這對擁有“鐵公雞”美譽的林二爺來說,是一件多么讓他心痛憤怒的事情。
可惜,即便林二爺心里有著再多的郁悶和憋屈,對上林爺爺那祈求的目光,和林浩軒那委屈又哀怨的神情時,也都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不過,這并不妨礙他情感上的“遷怒”。
“至于我爸嘛?”林初夏琢磨了下,“如果我沒猜錯,他不僅知道,還幫著跑前跑后了好久,就連找人幫忙請吃飯送禮的錢,也出了一部分。”
很多人都以為,沒有徹底執行“九年義務免費教育”的內地城市,尤其,九十年代的當下,村小、鄉小、鎮小和縣小間,只要有關系,就能隨便轉學,再或者,沒有關系,交點擇校費,也能進去。
然而,事實上呢?連鄉小都不太愿意接收村小的轉學生,就更不用說,由鎮小來接收鄉小的轉學生了。除非,這位轉學生成績優異,又或者有文體某一方面的才華,能為學校的榮譽添磚加瓦,否則,必然是一件費人情又耗錢財的事情。
林浩軒的成績,雖不是鄉小的全校倒數第一,但是,倒數第三、第五,和第一有什么區別嗎?尤其,即便,他的戶口本上寫著10歲,但是,在知情人都知道他已經12歲,才讀到二年級,就留了兩年的情況下!
若是以前,同樣琢磨到這些的鄧秀珍,必然會勃然大怒。接著,就會捋起袖子,不管不顧地和林愛國大吵一場。再然后呢?就會逮著機會,不管面前的人是左右鄰居,又或者是親友,再或者是林初夏和林浩宇,都會喋喋不休地抱怨開來。
被各種負面情緒籠罩住,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旁人如何,林初夏不明白,但是,前世今生,她卻是深受其害。
說句不好聽的,前世,她之所以選擇獨身,就是因為在本應該朝氣蓬勃的年紀里,承受了太多不該受的負面情緒,從而在連她自己和家人都沒察覺到的情況下,出現了所謂的恐婚情況。而,等到她參加工作,年紀到了,被親友們催著,準備考慮婚戀的問題的時候,卻又悲摧地發現周圍人的婚姻生活同樣是一地雞毛。
“你爸那人……”
鄧秀珍幽幽一嘆,和林初夏那驚疑茫然的目光撞上后,一瞬間福至心靈,短短時間里,腦海里仿佛萬千思緒,但是,讓她說出來,卻又找不著頭緒。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大人嘛,就沒有不在意面子和尊嚴的,否則,就不會有“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的說法了。尤其,鄧秀珍還是為人父母的,哪怕在市里這一年多的“店長”生活歷練,讓她知道自己過往那些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