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啊,你說,我以前咋會覺得他是個‘墻頭草’呢?這擺明了是個‘不出手則矣,一旦出手,分分鐘全滅’的狼滅啊!”
在此之前,林初夏是真沒料到,林愛軍竟能在“明知山有虎”的情況下另辟蹊徑。并且,按照這勢頭發展下去,只怕,很快,就要成功了!
雖然,用“烈女怕纏郎”這句話來形容,不太妥當,但是,林愛軍這種做法,又有什么區別呢?
“怎么不開電視?”
再次從廚房里走出來的鄧秀珍,將手里擺滿了綠豆糕、藕盒、蝦餃和小籠包的托盤擺到茶幾桌上,順手打開了電視,三兩下就調到了一個正放v的頻道。
“難得回家一趟,也別悶著,聽聽音樂,舒緩下情緒。”
“媽,你怎么想起買這些糕點了?”
枕在狗子牌抱枕身上的林初夏,抬頭看了眼正載歌載舞的電視,一瞬間,竟不知該感慨鄧秀珍總算知道“錢這玩意兒,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該省則省,該花就花”的道理,還是該詫異從不喜歡聽音樂的鄧秀珍,竟破天荒地關注起音樂來,還說得頭頭是道。
“前段時間,你許阿姨去蘇省旅游,從那兒捎回來的。”
鄧秀珍說得隨意,然而,拿起筷子品嘗起糕點的林初夏,卻忍不住一臉的震驚。
并不是因為,這些糕點都是蘇省特產,也不是因為鄧秀珍竟然擁有了能帶土特產的朋友,而是因為這些東西,還真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都說“高手在民間”,而,在科技信息落后的當下,很多街頭巷尾的地道特產小吃,除了街坊鄰居外,也就那些為了口吃的,能上天入地的老饕能察覺到。
“許阿姨前段時間,不是才去過江省嗎?她當時沒有順便拐道去蘇省?”
林初夏嘴角抽了抽,雖然,早就知道這世上有那么一波人是嫌錢太多燙手,或者,也可以說是另類的“視金錢如糞土”,成日里將夢想之類的話掛在嘴旁,但是,就如“寫在紙上,貼在墻上,飛到天上”這句話所說那般,他們那些空談的理想,最終,永遠只能成為理想,而不能成為現實。
當然,除此之外,也確實有那么一波人,是真正的“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從不整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的。比如說,久久精品店所在那條街上,許記火鍋店的老板娘,也就是林初夏嘴里提到的“許阿姨”。
然而,鄧秀珍比林初夏還要詫異,看向林初夏的目光,已經是“傻子+敗家子”的結合了。
“江省是江省,蘇省是蘇省,雖然它們確實挨在一起的,但是,每個省都那么大,哪能隨隨便便就跨省?再說了,既然去了一個地方,就必需將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個清楚透徹,否則,那些錢不是白花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林初夏除了豎起大拇指,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對鄧秀珍這番話的支持和贊賞,還能做什么呢?
可以的,比如說,在心里和系統吐槽。
“統啊,果然,‘狐朋狗友’這句話,確實有存在的必要性。”
關于“錢不是省出來,而是賺出來的”這個道理,前世今生,林初夏和鄧秀珍采用“擺事實”的方式,重復地講述過無數次。
但是,結果呢?
旁的不說,單由鄧秀珍數年如一日地念叨“林初夏花錢如流水,是典型的敗家子”,又數次拒絕林初夏出去吃飯的要求,而是讓林初夏將錢折半給她,她去市場買菜回來做一桌比在酒店里吃得更加豐富營養又健康的飯菜這些舉動中,就能夠瞧出來。
然而,就在林初夏以為,今生,又只能和前世一樣,眼睜睜看著鄧秀珍各種手段齊上,為了省那么幾元或幾十小錢,生生摒棄了快樂又幸福的生活理念,將自己折騰成新一界的“祥林嫂”時,意外和轉折就同時出現了!
系統幽幽道“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