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云老師和王老師知不知道這事?”
話里竟隱約帶上了幾分嘲諷和譏誚,眼角眉梢間更滿滿的鄙夷和蔑視。
鄧秀珍無聲地嘆了口氣,她就知道這件事曝光后,杜鳳會是這樣的反應!
說起杜鳳和云老師,或者,應該說是和王老師之間的恩怨情仇,那還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
這兩位最開始是因為什么而互別苗頭,到現在這種恨不能將對方臉皮揭下來,丟到地上任人踩踏的仇恨?這中間的過往,鄧秀珍并不明白,但,大多和“年少氣盛”有關。
“應該……不知道吧?”
這話,鄧秀珍也說得很是含糊,有那么一些不確定。
要知道,兒女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就算再“重男輕女”的父母,都會下意識地關注自家兒女的情況。
尤其,云家還并不太重男輕女,對云芳的培養,雖沒達到“砸鍋賣鐵”,一路供到大學的程度,但,在村里其它女孩子只能讀個小學,甚至有些連小學都不讓讀的情況下,能將云芳一路供到初中畢業,并在中考的時候給出“讀中師”的建議,可想而知,云家在云芳身上付出的心血和精力,絕對不少于她的弟弟。
也許,云芳確實能仗著這些年來刷出來的“懂事孝順”名聲,將父母長輩們瞞得牢牢的,但,“紙包不住火”,在她幾乎每天都坐早班車去市里,直到晚上才回家的情況下,又能瞞多久?
更何況,打最初,云芳的舉動,就沒刻意瞞著人。
那么,是否能這樣想,其實,云老師和王老師這兩位早就知道了,只是“揣著明白裝糊涂”?
顯然,杜鳳也是這樣想的,此刻,她就再也忍不住地冷笑一聲,臉上是不再掩飾的嘲諷,嘴里更是頗有深意地反問道“你覺得呢?”
鄧秀珍“……”
“對了,老鄧,老話說的對,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們家初夏和云芳是好朋友……”說到這兒地,杜鳳特意頓了頓,嘆道,“這以后啊,你可得將初夏看得緊一些,別讓她跟著云芳學壞,到時候……”
話,點到為止。可,話里話外蘊含的深意,哪怕直白單蠢如鄧秀珍都聽了個明白。
不過,面對杜鳳這種“刀子嘴,豆腐心”式的提點和關心,鄧秀珍卻一臉堅決地搖頭“老杜,我跟你說,云芳根本就沒將初夏當成好朋友……”
比如說,這些年來,云芳從沒有寒暑假的時候找林初夏玩;再比如說,林初夏在學校里,遇到困惑和麻煩的時候,云芳也沒想過要伸出援助之手……
一樁樁,一件件,以前,鄧秀珍從沒留意過。
而,眼下,隨著她的述說,慢慢地,就連她自己都懊惱和郁悶不已林初夏還小,所以,看不出來,但,她呢?她可是一個快四十歲,雖談不上什么見多識廣、閱歷豐富,卻也比林初夏多吃了幾十年的鹽,怎么就沒留意到呢?
看來,以前,她對林初夏的關心,確實太少了。
“……”
因為鄧秀珍這番話,同樣意識到自己對一雙兒女的關心和了解程度也不夠的杜鳳,將到了喉嚨的“你也是太忙”這句話咽下肚。要知道,鄧秀珍是個家庭主婦,每天也就煮煮飯,做做家務,更多的時間里,都是和人扎堆打麻將,還真談不上什么忙不忙的。
也就最近一個月,鄧秀珍突然興起了做頭花的念頭,然后,一發不可收拾,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誰家養孩子,不是讓他們吃飽穿暖就行?旁的,不都是交給學校老師操心的?我們這些做大人的,也就是在外面努力工作賺錢,將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讓他們回到家后,能在一個舒適愉悅的環境里認真學習……”
話雖如此,等到兩人分開后,杜鳳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