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許多讀書人將其作為墓志銘。
這可以引用為思路。
可隨后杜寧又想,如此引經據典破題,未免過于膚淺。
自己能夠引用《禮記》,別人也會引用。
相比之下,無論如何自己也落了下乘,難以讓這篇經義獲得升華,從而讓自己脫穎而出。
所以杜寧回過神來考慮,發現這道題的關鍵應該就是“君子之守”自身的含義,而非聯想出來后面的“修其身而天下平”。
“好險,這是一個陷阱,差點陷進去?!?
杜寧松了口氣,一旦有考生自以為是,將后面的“修其身而天下平”寫出來并加以解釋,而忘了“君子之守”的含義,那無論這篇文章寫得多么天花亂墜都會直接落榜,因為那種文章已經偏離主題。
“何為君子之守?”
杜寧原地沉思,仔細琢磨這四個字。
“君子之守,拋開《孟子》原文,單從字面理解就是君子的操守,也有可能是君子必須要遵守的原則,以這個為中心擴展開來,可以聯想到很多值得君子遵守的東西。”
“操守是指人的品德和氣節,它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正因為有了這個‘根本’,方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繼續閱讀
“君子之守,就是君子實行道德品質與行為規范的表現!”
“僅僅四個字,蘊藏為人處事之道,下可修身齊家,上能治國平天下,妙哉!”
杜寧文思泉涌,醍醐灌頂,提筆作答。
“凡君子之守,乃讀書人立身之德,修身養性之本,持之以守,堅之以恒……”
杜寧沒有將《孟子》原文中的那句“修其身而天下平”補上去,而是根據自己的感悟來解釋“君子之守”。
因為“君子之守”是“修其身而天下平”的根本,如果沒有這個“君子之守”,也就是沒有以身為君子的道德品質與行為規范作為基礎的話,讀書人是不可能讓自己修身養性,不可能齊家,更不可能實現治國與平天下的偉大目標。
杜寧沒有長篇大論,而是以最為簡單的文字,來闡述其中精妙的道理,使得文章貼合主題與中心思想。
寫完經義之后,才氣四尺鎮國。
一股精純的才氣迸發而出,直入杜寧的文宮,化作了一顆新的星辰。
“砰!”
杜寧感覺自己的瓶頸突破,才氣力量翻倍增強,如水似流的才氣竟然成了一條“河流”,圍繞著文宮不斷流淌。
“儒道晉升成八品舉人了!”
杜寧心中大喜,在參悟“君子之守”之后,居然借機突破瓶頸邁入八品舉人。
真不愧是圣人教誨,哪怕略懂皮毛,也能讓人獲益匪淺。
“儒道每晉升一品,才氣力量都會獲得飛躍式的壯大,尋常的舉人不可能讓才氣強大到好像河流一般,至少得成為進士才行,那也就是說我的才氣力量已經相當于儒道進士。”
杜寧心知自己的才氣力量遠勝常人的原因,與文宮中的星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不管是寫詩也好,作詞也罷,又或者是閱讀文章和著作,只要文宮中的星辰獲得增加,才氣力量就會增強。
長此以往,杜寧無論是在文斗還是文戰的時候,都可以占據很大的優勢。
突然間,杜寧發現在那好似河流的才氣之中,出現了一道銀亮的虛影,宛如夜里皎潔的月光。
“才氣孕劍!”
杜寧心里更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