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在罵秦應空,還是在罵范如賢。
“這首詩寫得不錯,本君就當仁不讓,也點評一下這首詩了。”杜寧說道。
全場瞬間安靜下來,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亂說話,更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打斷杜寧說話。
秦應空死死咬著牙齒,當杜寧點評過這首鎮國詩以后,諸國讀書人都會記住范如賢的名字,而他秦應空則會被當成是一個跳梁小丑,成為諸國讀書人茶余飯后的笑談。
杜寧緩緩道:“這首詩前兩句的‘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說得是天上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點,首句便及此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因為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轉覺清光更多,沒有這層面紗先襯托一下,便顯不出如此效果,句中并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還有‘銀漢無聲’四個字并不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是應該有聲音的,但由于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由此傳出,‘玉盤’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并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最后兩句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則是作者的感嘆,他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可明年的中秋,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聽完杜寧的鑒賞以后,全場掌聲雷動,響起了陣陣叫好聲。
“哈哈……果然還是我們云國學子技高一籌!那個說遼國文壇更勝我們云國文壇的遼國人,你不是非常的看不起我們云國學子么?那你可敢把方才的話再說一次?”一個云國人傲然開口。
人群中某個遼國人頓時面紅耳赤,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嘴上罵道:“秦應空那個廢物,拿著一首鳴州詩參加中秋文會,結果反而被云國學子給比下去,害得老子這么丟人,辜負我們遼國人對他的信任,真是可惡啊!”
“哈哈……”許多云國人發出了陣陣喜悅的笑聲。
儒道讀書人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