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差點就拿出槍來準備抵抗了。
不過那些野蠻的俄國人并沒有像往常那樣沖上來砍人,他們只是圍著火炬歡呼而已。
土耳其人并不太明白這些俄國人為什么如此的高興。和土耳其的態度不一樣,首先,俄國人對于歐洲,一直是有一種仰慕感和危機感的。
自從彼得大帝改革以來,向西方學習就成為了俄國人的基本方向,在文藝復興之后歐洲璀璨的文化和科學面前,俄國人是非常的缺乏自信的,他們總有一種“我們會不會被從文明人的行列中被開除出去”的擔憂。
原本在葉卡捷琳娜女皇陛下的時代,俄國人一度覺得自己似乎已經擺脫了這種焦慮,甚至都快產生出自己要領導世界了的幻覺。然而隨著法國的崛起,俄羅斯的光榮已經變得暗淡了,大量的俄羅斯留學生來到法國之后,更是痛苦地感受到了俄羅斯和先進水平之間有多大的差距。更要命的是,這種差距不但大,而且還一天一天地在擴大。用某個留學生的說法就是“法國人的每一天,都可以看做俄國的一個月,甚至是一年。”
在這樣的情況下,那種“我們會不會被從文明人的行列中被開除出去”的焦慮就越發的厲害了。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人要復興偉大的希臘和羅馬的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忘記俄羅斯,還要將這圣火送到俄羅斯來傳遞。這在俄國人看來,那就是對俄羅斯的文明的承認和稱道。
大多數的俄國貴族們在得到這個消息后,腦袋里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們依舊是文明板塊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在這樣的氛圍下,再加上俄羅斯又一向以東羅馬的繼承者自居,而奧運的傳統也正來自東羅馬的故地。在俄國人看來,圣火的傳遞,正象征著產生自希臘的文明之火在整個世界的傳遞。而圣火有單獨的一路從俄羅斯傳入再傳入其他地區,那簡直就是對俄羅斯的法統的無言的肯定。所以奧運圣火在俄羅斯收到了這樣熱烈的歡迎這倒是一點都不奇怪。不過如果拿破侖知道了他們的想法,那多半要對他們說“你們想多了。”
巴格拉季昂將軍親自上起來,他手持準備好的火把,在火種上將它點燃,然后緩緩地將這火把高高地舉了起來。周圍的士兵們便一起再次發出“烏拉”的喊聲。
巴格拉季昂將軍很滿意地聽著士兵們的歡呼。而這時候,那些法國人也將手中的火種箱子遞到了前來迎接火種的俄國人的手中。他們將和土耳其人一起,乘船返回法國——從這里走水路回法國去,比走陸路更安全也更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