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在北非建立起上帝的圣殿,這絕對是給教廷的一份厚禮。這不但可以大大的增加教廷的威望,也可以帶來切實的收入以及權力。
在整個歐洲,教廷的權力都在大幅度的下降,各個國家,不要說法國、西班牙以及奧地利這樣的大國,就是教皇國周圍的那幫子小國,也沒多少人特別的把教廷放在眼里了。依照教廷自己的經驗,那些相對窮一點的地方,異教徒占上風一點的地方,那邊的羊群倒是好放牧,也好剪羊毛得多。
“倫納德主教,當然,為了保證我們能夠合理合法地為教會在北非的活動幫助,我們需要教會授予我們在整個非洲的護教權?!眳挝靼灿终f道。
在稍微遠一點的年代里,在那個西方殖民者,在東方的海岸線上,架起幾門大炮。就能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里,“護教權”一直是列強國家用來侵略其他國家的好理由好借口。
“如果教會在北非遇到了異教徒的刁難,或者遭到了事實上的歧視,甚至是出現了殉教的事情。如果沒有教廷的授權,我們在支持和幫助的時候,就會不太方便?!眳挝靼灿盅a充道。
倫納德主教自然聽得明白,所謂的“遇到了異教徒的刁難,或者遭到了事實上的歧視,甚至是出現了殉教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句話絕不能僅僅從字面上來理解,不能理解為法國會保護教徒們在北非的合理的權利,而應該理解為法蘭西希望教會在北非要更積極一些,更主動一些,甚至是主動地挑起一些事情,然后法國才好跳出來維護教權,順帶著給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當然,這完全是順帶著的。
比如說,依照法國和土耳其達成的協議,法國人在租界內是實行法國法律的。而且在巴巴里諸國,法國人也是擁有“領事裁判權”的。只要法國擁有了“護教權”,那么前往當地傳教的傳教士,雖然并不是法國教會的(法國教會的那套東西,在麻痹人民,尤其是麻痹那些還足夠愚昧的人民上面,是遠不如原版的天主教的)人,但是卻可以算是法國的人,當然也會受到法國的“領事裁判權”的保護。
依據法國和土耳其的協議,傳教士是不能離開租界進入巴巴里諸國的內地傳教的,這種行為會被視為犯罪。但是,同樣依據這一協議,如果法國傳教士進入巴巴里諸國的內地傳教,那依照領事裁判權,土耳其只能將他們交給法國領事處分。而法國領事完全可以將他們無罪釋放。所以,教會的傳教士完全可以不管土耳其的任何禁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當然,信仰異教的地區都是很野蠻的,尤其是巴巴里地區,專門出海盜的地方,那自然更是民風剽悍,三句話沒說好,說不定就要摸出彎刀來了,所以深入異教地區傳教,很可能就會被那些野蠻的異教徒斬首了的。就像后世的南朝鮮人跑到阿富汗去傳教一樣。
但是,“此何遽不為福乎”,說的更明白一些,這不正是法蘭西,也正是教會需要的嗎?法國傳教士,無論犯了什么罪,也不是異教徒能夠隨便殺的,出了這樣的事情,法國政府自然可以站出來主持公道,要求土耳其當局嚴懲兇手,做出賠償。從而進一步擴大在當地的權利,而教會跟在后面,自然也可以分一杯羹。而即使是那位做出了偉大的犧牲的傳教士,也可以由教廷封圣,死后在天國獲得巨大的榮耀。你看這是多美好的事情——無論是對誰。
當然,如果覺得教會培養一個正規的傳教士要花不少錢,就這樣消耗了,損失大了點,也可以就在北非本地找一個剛剛被解放的基督徒,然后讓他向法蘭西宣誓效忠,然后告訴他“汝死后,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然后,就連成本都可以進一步下降了。
當然,這樣做土耳其人肯定會不滿意的。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當年弗朗索瓦一世國王和蘇萊曼大帝訂立著名的“瀆圣同盟”的時候,法國正在哈布斯堡和英格蘭人的合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