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船員被俘,英國可能將他們視為海盜,并把他們吊死在桅桿上。
有法國媒體向呂西安提起的篇報道,并問他,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法國會有什么反應。呂西安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們要是有種,可以試一試。”
而對于同樣的問題,外交部長塔列朗則是這樣說的:“我們想與英國做朋友,想和英國成為合作伙伴,但如果英國將法國視為‘敵對國家’,那么一切后果將由英國自負。”
兩條戰艦剛剛抵達美國,在波士頓港加滿了煤炭和淡水,還沒一個星期,戰爭就爆發了。
這兩條掛著美國旗幟的軍艦立刻便離開了波士頓,和美國艦隊匯合后,便一起前往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最大的軍港,英國人在那里駐扎著英國人的一支分艦隊。
進入蒸汽動力時代之后,英國人便將三條老式的風帆戰列艦略作改裝,裝上蒸汽機,掛上鐵甲,然后便送到加拿大來了。
要說考慮到北美那邊,主要的假想敵也就是美國人,其次是法國人。美國人在此前和法國人的沖突中損失慘重,后來法國人雖然陸續地將繳獲的美國船只還給了美國佬,但是美國人似乎對于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失去了信心。此后他們的海軍一直進步有限,也就是給原本的那幾條超級巡洋艦增加了蒸汽動力。因為線形更適合高速航行,所以改裝后的這些船依舊跑得比英國人的改裝戰列艦要更快一些,再加上它們沒有披掛鐵甲,這也增加了航速。
按照美國人的計劃,艦隊將首先逼近哈利法克斯,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抓到英國海軍在加拿大的分艦隊。并消滅他們,然后便可以繼續北上封鎖圣勞倫斯海。攔截從英國駛向加拿大的船只。
在美國對英國宣戰之后,英國分艦隊也立刻離開了哈利法克斯港。這支分艦隊,雖然擁有三條“戰列艦”,但是風帆時代的戰列艦,在蒸汽時代的裝甲巡洋艦面前,已經毫無戰斗力可言了。所以英國人雖然強調見敵必戰,但是這種明知道打不贏的戰斗,能躲開,還是要躲開的。
英國人的計劃是這樣的,僅僅依靠北美分艦隊的實力,是不足以對抗擁有兩條法國超級巡洋的美軍的。既然如此,那倒不如避開敵人的主力,去襲擊美國沿海的船只。相比完全蒸汽動力的法國軍艦,北美分艦隊的那些混合動力的戰艦,比如說,因為他們不是任何時候都要燒煤才能航行,所以他們的自持力倒是要遠遠的超出那些新軍艦的。
所以英國人覺得他們完全可以在美國沿海騷擾一番,迫使美國艦隊,至少是迫使那兩條法國軍艦南下,然后他們藏在圣勞倫斯河里的“不屈號”超級巡洋艦(就是法國人賣給英國人的第一代“自由貿易”號)就可以殺出來,消滅留在圣勞倫斯灣的美國軍艦。
因此當美國艦隊出現在哈利法克斯的時候,只見到了一座空港。考慮到港口有完善的防御設施,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敢直接攻擊港口。于是美軍艦隊便繼續北上,前往卡博特海峽。
加拿大在大西洋上的港口非常的有意思,除了哈利法克斯之外,大多數通往大西洋的加拿大港口都是圣勞倫斯河沿岸的內陸港口。圣勞倫斯河的航運條件不錯,以至于這些內河港口至少在這個時代,事實上和海港基本上沒什么區別。
而從圣勞倫斯河口出去,就是圣勞倫斯灣。這是一個寬廣而幾乎被陸地包圍的水域,僅東圣勞倫斯灣端由貝爾島海峽和卡博特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因為海灣是在地質構造運動中發生沉降作用后形成,因而灣岸曲折,多暗礁、淺灘,不利于航行。因此美國海軍是不敢直接駛入圣勞倫斯灣,堵住圣勞倫斯河口的。他們只能堵住卡博特海峽。在更北邊一些,還有一個可以通航的海峽——貝爾島海峽。不過考慮到英國海軍去向不明,所以美國人沒敢分散兵力去堵住貝爾島海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