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事情。
“如果沉沒的是一條如‘英白拉多’號類似的,會直接對法國海軍的力量造成決定性的影響的軍艦,那還罷了。才用這樣的手段,炸掉一條像‘維欽托利號’這樣的裝甲巡洋艦,對法國海軍的力量的影響相當的小。既然如此,我們英國人又不是傻,怎么會這樣做呢?”
然而,記者們回去之后,他們的報道的標題卻是這樣的:
《英國大使表示:可惜被炸沉的不是“英白拉多”和“凱撒”!》——太陽報
《英國對法蘭西的惡意已經到了毫不掩飾的地步》——科學真理報
……
當國家的宣傳機器轟然開動了之后,真相如何,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緊接著,法國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國同意法國公安部派出人員,到英國對這一事件進行面調查。英國政府必須無條件地配合法國公安部派出的調查人員。
這樣的要求英國人顯然是不可能答應的,先不說樸茨茅斯是軍港,里面一大堆的軍事機密。讓法國公安部的人來調查一番,那不等于是內褲都被人扒了?那怎么行!另外,即使不考慮保密的問題,這也是在公開侵犯英國的司法主權了。再說,法國人會得出什么結論?那肯定是不利于英國的結論呀。到時候,法國人通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這件事情是英國王室組織的,難道還能把國王或者王太子引渡給法國人?
當然,英國的拒絕也并不讓拿破侖感到失望,因為提出這樣的要求,為的就是要讓英國人拒絕。于是在英國人正式表態拒絕法國的無理要求之后,拿破侖立刻在國務院發表演講,要求國務院允許他向英國宣戰。
國務院這種橡皮圖章當然立刻批準了拿破侖的動議。拿破侖的演講在國務院多次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幾乎他每說完一句話,國務院的三手議員(拿破侖來和大家見面了,趕緊上去握手;拿破侖要求大家投票了,趕緊舉手;拿破侖發表演講了,趕緊拍手。)們就會鼓掌歡呼。
在得到國務院的授權后,拿破侖便首先代表法蘭西共和國向英國宣戰了。
緊接著,拿破侖又以羅馬帝國皇帝的名義宣布,依照羅馬帝國和法蘭西共和國簽訂的《法蘭西共和國-羅馬帝國友好互助條約》,當任意一個締約方遭到外敵侵略的時候,締約的另一方,都有義務,采取包括派出武裝部隊在內的一切的必要的手段,來幫助盟友抵抗侵略。
如今,法國的流動國土——法蘭西的軍艦,遭到了英國人毫無理由的襲擊。這就是法蘭西遭到了英國的侵略。所以依照《法蘭西共和國-羅馬帝國友好互助條約》,羅馬帝國緊隨法國,向英國宣戰。
法國人對英國宣戰的消息并沒有出乎英國人的預料,因為就在兩天前,法國海軍的主力艦只都離開了自己的港口,去向不明。
整個的英國都提高了警惕,英國海軍的實力在此時已經跟不上法國人了,但是借助本土港口和炮臺的掩護倒也不是不能打。只不過如今“伊利莎白女皇號”還沒有回來,所以英國艦隊暫時無法出海和法國艦隊決戰。但用于防守,還是能頂得住一段時間的、等納爾遜的艦隊回來了,英國就可以找機會和法國海軍來一場決戰了。
不過迅速集結起來的法國艦隊,并沒有直接撲向英國本土,而是向西繞過英國,駛入了波濤洶涌的大西洋。
在大西洋上,納爾遜艦隊還在以六節的速度緩緩地航行。他們沒有無線電,所以知道這時候,他們也還不知道,英國和法國已經相互宣戰了。
在更遠一點的距離上,一條法國巡洋艦正遠遠跟在后面。
在發現這條船之后,納爾遜當初并沒有太緊張。法國人根著他們,用意是非常明顯的。他們擔心自己的艦隊會突然殺個回馬槍,所以跟在后面,一旦自己這樣做,他們就可以利用航速優勢,趕回去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