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遜對身邊的副官說,“我們對于法國人的火力的估計都錯誤了。他們肯定又有什么技術(shù)秘密。”
法國人對火炮液壓復(fù)位裝置的保密相當(dāng)嚴密,以至于除了海軍,就連法蘭西天下無敵的陸軍都沒有裝備這東西呢。
英國人知道法國海軍的火炮普遍口徑偏小,至少是和英國人的10寸的大炮相比,簡直太小了。由此他們推斷法國人應(yīng)該是在追求更高的射速。另外,法國人的大炮炮管都非常長,比如他們的150毫米炮,炮管應(yīng)該有六米多長,甚至比英國人的10寸炮的炮管都長了一米。另外,根據(jù)觀察,法國人的大炮的炮管壁也不比英國人的10寸炮更薄——這意味著這門炮雖然口徑小,但是承受的膛壓卻不小。這樣的炮管,制造起來難度很大,所以別看法國人的炮細得像一根牙簽,但是它的造價絕對不便宜。說不定比英國人的10寸炮更貴。至少英國人自己試制造的一門就是如此。
英國人依照他們的理解,也造了一門長管150,最后測試的結(jié)果是,這門炮在穿甲能力上只略微的比他們的二十倍口徑10寸炮弱一點,但是射速卻能快不少。當(dāng)然,造價也要高一截,兩門長管150的價錢,都夠買三門10寸炮了。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這門炮燒蝕嚴重,壽命甚至只有10寸炮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這樣一算,英國海軍頓時覺得,還是10寸炮更香一些。
所以英國人雖然在報紙上嘲笑法國人的艦炮都是小牙簽,和英國人的大炮一比,完全不值一提。但是英國海軍從來沒有小看過法國人的150炮,但是即使如此,他們對于法國人的大炮的射速還是大大的低估了。
因為距離更近了,即使是法國人的裝甲巡洋艦的炮都開始變得準了起來。就在納爾遜的感嘆中,一枚100毫米口徑的炮彈擊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的前主炮炮塔。不過100毫米炮根本無法擊穿前主炮炮塔的裝甲板,所以炮彈只是在主炮塔外面爆炸了,對于主炮塔本身并沒有造成什么損傷。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枚炮彈沒能造成什么損傷。炮彈在爆炸的時候,一枚彈片飛了過來,打碎了艦橋上的一片窗戶玻璃。
“司令官閣下。”副官說,“請您到司令塔中去指揮作戰(zhàn)。”
司令塔是一個厚厚的裝甲盒子,在那里面可以用電話和其他部門聯(lián)絡(luò)。這是為了保護海軍的指揮官而做出的一種設(shè)計。
“不,我不去。”納爾遜道,“我的崗位就在這里。”
司令塔中雖然有各種指揮通訊設(shè)備,但是卻無法親眼看到戰(zhàn)場上的情況,只能依靠別人的口述來了解戰(zhàn)場,在那里指揮會非常不方便。
更多的炮彈落了下來。又有一枚100毫米炮擊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船舷。不過這枚炮彈除了破壞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的油漆之外,就真的沒什么影響了。
但是接著一枚150口徑炮彈就擊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的上層建筑。這枚炮彈從右邊射入,穿過空無一人的船員休息艙,將酒吧臺旁邊的酒柜打了個粉碎,然后又穿過一個艙室,接著又在煙囪上鉆了兩個洞,然后繼續(xù)向前,落入了左舷的大海中。
這枚150口徑的炮彈雖然并沒有造成什么真正的損傷,但是,它的命中也意味著法國人的戰(zhàn)列艦已經(jīng)瞄準了“伊麗莎白女王號”,下面就要進入真正的效力射了。
果然,又有一枚150炮彈擊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艦首。這枚炮彈直接擊穿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裝甲,然后又穿透了一個艙室,在過道當(dāng)中發(fā)生了爆炸。至于它造成的具體的損失,還不是特別清楚。
接著又有一發(fā)從“凱撒號”上打來的炮彈命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炮彈打入了煤艙,并引起了火災(zāi)。不過英國人的損管非常得力,所以火災(zāi)很快被控制住了。
更多的100毫米炮彈落在了“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