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國殖民者戰爭已處在最后階段,最后地戰勝英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愛爾蘭人民的一切抵抗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法蘭西共和國及其他同盟國作戰。獨立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殲滅這些敵人的力量,奪取其武器和資財,猛烈地擴大自由區,縮小淪陷區。
必須放手組織武裝力量,成百隊成千隊地深入敵后之敵后,組織人民,破擊敵人的交通線,配合正規軍作戰。必須放手發動淪陷區的千百萬群眾,立即組織地下軍,準備武裝起義,配合從外部進攻的獨立軍,消滅敵人,解放我們的人民。
自由區的鞏固工作仍應注意。我們要發展生產,組織人民政權和人民武裝,加強民兵工作,加強軍隊的紀律,堅持世界各國人民的統一戰線,防止浪費人力物力。凡此一切,都是為著加強我軍對敵人的進攻。愛爾蘭民族解放戰爭的新階段已經到來了,全國人民應該加強團結,為奪取最后勝利而斗爭!”
在都柏林的一個小院子里,在油燈昏暗的光線下,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人正在向其他人低聲地朗讀著這段文字。因為都柏林依舊是淪陷區,而且都柏林和英國之間的海路聯系依舊緊密——英國人在圣喬治海峽和北海海峽布雷,從而讓愛爾蘭和不列顛島之間的愛爾蘭海成為了一個封閉的內海。這樣一來,都柏林和不列顛之間的聯系倒是不用擔心會被法國海軍切斷。
如今都柏林依舊在英國人的統治之下,但是在這樣的小院子里,更多的青年人也都在誦讀著這篇文章。
實際上,即使是在都柏林,英國人的統治也在動搖。據說在英國下院,幾個黨派之間,關于愛爾蘭的問題,發生了大規模地爭論。有人認為,在如今的局面下,愛爾蘭的丟失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因為據說法國人正在準備將他們的陸軍送上愛爾蘭,和愛爾蘭人并肩作戰。
英國人知道,他們目前無法阻止法國人在愛爾蘭登陸。而一旦法國人在愛爾蘭登陸了,他們在愛爾蘭的作戰基本上就和在本土作戰沒什么兩樣。那些愛爾蘭人,甚至包括那些拿著英國的軍餉的愛爾蘭人,都會站在他們的一邊。所以有些議員覺得,讓英國陸軍在愛爾蘭和法軍交戰,這簡直就是自找不痛快,還不如主動將在愛爾蘭的軍隊撤回不列顛,今后一段時間,不列顛的日子都會很難過,很多時候都會需要軍隊,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因而不能將寶貴的軍隊浪費在這樣的地方。
當然這種看法也受到了猛烈的攻擊。因為這幾乎就意味著英國人要放棄愛爾蘭了。而愛爾蘭距離英國這樣近,一旦成為獨立的敵對國家,對英格蘭的危害就太大了。所以為了英格蘭的將來,決不能放棄對愛爾蘭的控制。
當然這一邊也立刻反唇相譏,如果現在都沒有了,那哪里還有什么將來?
最終,英國人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在愛爾蘭全面收縮,只保留幾個堅固的,重要的據點,而都柏林,就是這幾個據點之一。
但撤軍的動作是無法隱瞞的。而這種舉動,連著英國在海戰中大敗的消息,都讓那些“治安部隊”的家伙們動搖得厲害,他們現在要趕緊給自己找一條退路了。
一部分在此前的戰爭中,犯下了嚴重的罪行,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得到愛爾蘭人民的原諒的鐵桿愛奸,趕緊抱緊了英國人的大腿,希望他們在撤出愛爾蘭的時候,能帶上自己;另一些,平時沒干什么大壞事,給自己留了后路的不那么鐵桿的愛奸,這個時候便紛紛派出人和獨立軍以及游擊隊聯系,表明自己一向是身在英軍心在愛,乃是一心曲線救國的愛國者。
這些“愛國者”們紛紛“起義”,帶著英國人發給他們的武器,投入獨立軍,幫著獨立軍收復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