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國的軍工生產也開始進入高峰,只是沒有合成氨,而拿破侖又死活不肯調整硝石在農業(yè)和軍事上的分配比例,所以雖然法國投入了不少錢來增加智利硝石的產量,但是火藥和炸藥的產量還是增長有限,相比如今戰(zhàn)爭的消耗,缺口反而越來越大了。
缺口的加大當然會刺激到硝石的價格。國際市場上,硝石基本上已經(jīng)是有市無價了。你就算拿著錢,也買不到硝石了。
硝石既然這樣珍稀,那硝石的深度加工品,比如法國人的各種炮彈和手榴彈,自然也就跟著漲價了。這讓局面對俄國人開始變得困難了起來。因為土耳其人那里有自產的硝石,而且他們還可以從臨近的印度人那里購買硝石。
土耳其人將這些硝石運到法國,然后付出一筆高昂的加工費,然后就可以拿著這些硝石生產出來的彈藥回去。雖然在這種“來料加工”中,運送硝石的土耳其船只總會照例漂沒一部分,然后呢,法國人在加工的時候,也會很自然的損耗一部分,然后在獲得產品,再裝船運回去的時候,照例又要漂沒一部分,最后,一半以上的硝石都在這當中損失掉。但是至少土耳其人的彈藥還是能夠有所補給的。
但是,俄國人的情況就糟糕多了,俄國地大物博,無所不有。這硝石,嗯嗯,還真的不多。硝石這東西大多出產在干旱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qū),俄羅斯雖大,這沙漠卻真的不多。硝石這東西,俄國人要采購的話,就只能向遠東采購了,但是那時候也沒有西伯利亞鐵路,交通不便,要將從那邊采購的硝石運回來,那真是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在連續(xù)地向著土耳其人的防御陣地發(fā)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耗費了大量的彈藥和生命之后,俄軍的進攻陷入了停頓。在這一系列的進攻作戰(zhàn)中,俄軍傷亡了四萬人左右。這個數(shù)字放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嚇死人的數(shù)字。而土耳其呢,雖然有防守加成,再加上法國人訓練的軍隊,按道理損失應該很小。但是因為他們內部的各種問題,什么關鍵的時候,突然因為某些原因,記錄上應該有一萬人守著的陣地,上面卻只有一千人多一點呀;什么某處倉庫突然發(fā)生火災呀,
結果,這樣弄下來,土耳其人雖然是依托著約瑟夫式防御來防守的一方,按道理死的人應該少不少,但是結果了,傷亡居然比俄國人還要高,整整傷亡了六萬人,除去一些炮灰部隊,土耳其最為精銳的,全法式裝備,法式訓練的軍隊也損失了三萬多。
但是不要緊,反正在土耳其,人是最不值錢的,土耳其有的就是人。這樣對著死人,俄國人拼不過的。再說,讓那些忠于蘇丹的精銳多死一點,對有些人來說,也不是壞事。
總之,你看現(xiàn)在,既擋住了俄國人,又消耗了土耳其蘇丹的直屬力量,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你說多好!
總之,俄國人在付出了這樣大的消耗和傷亡之后,進展卻相當?shù)挠邢?,于是不得不準備撤退了。即使是堅韌的庫圖佐夫,悍勇的巴格拉季昂,都不得不承認,俄軍現(xiàn)在,拿那些土耳其人的防御陣地沒太多辦法。
“如果給我們的炮彈和‘小甜瓜’能夠再多三分之一,我就肯定能撕碎土耳其人的防御?!睋?jù)說巴格拉季昂將軍說了這樣的話。
然而,這些東西都多不了三分之一,甚至還少了很多。所以俄軍現(xiàn)在只能考慮后撤了。
在敵前后撤可是一件麻煩事,弄得不好,被人家趁勢打一個反擊,說不定就要吃個大虧。尤其是在現(xiàn)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卻一無所得的情況下,師老兵疲,士氣低落,便更是如此。
而在另一邊塞利姆三世蘇丹陛下,對于戰(zhàn)場上的局面也正充滿了期待。他的改革收獲了不錯的結果,他的軍隊在戰(zhàn)場上重創(chuàng)了俄國軍隊。當然,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真正忠于他的軍隊同樣傷亡慘重。所以這一戰(zhàn)如果就這樣一平局告終,因為軍隊和財富上的雙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