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拿破侖解決了土倫的問題的同時,迅速地動員起了更多的軍隊的法國人也在北方轉入了進攻。他們的這次進攻,選擇的機會非常的合適。因為當他們發起進攻的時候,反法同盟那邊正好又鬧出幺蛾子來了。
就像天鵝、梭魚和大蝦一起拉馬車的那個寓言一樣,反法同盟的幾個國家每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結果導致了他們互相之間缺乏配合,甚至是相互拆臺。
英國人首先要確保的是他們在尼德蘭的利益。所以他們極力的提議要將主要的力量用在對敦刻爾克的進攻上。他們從海陸兩個方向上包圍了敦刻爾克,并且要求普魯士人和奧地利人加入到對敦刻爾克的進攻作戰中。
但是敦刻爾克對于奧地利人和普魯士人來說,并不是什么很有吸引力的目標,所以他們反過來,試圖說服英國人,必要在這種“次要目標”上浪費時間和力量,趕緊把軍隊調過來和他們一起在比利時邊界上向法國人發起決定性的攻擊。
英國陸軍人數有限,又都被丟到對英國來說,更有看得見的利益的海外殖民地的爭奪上了。奧地利人和普魯士人都試圖說服英國人趕緊進行動員。但是皮特首相卻不愿意為此打亂了英國國家發展的節奏。于是皮特采取了更為折中的手段。那就是英國出錢出槍,意大利出人,來和法國人打。
英國人在意大利招募了一支一萬多人的雇傭軍,然后又利用了奧地利的道路,將他們送到了比利時。英國人在向奧地利借路的時候曾經表示,這些軍隊,將被用于在比利時和法國邊界上的作戰。然而,等這支隊伍在八月份到達了比利時之后,英國人卻表示,因為戰場形勢的變化,他們不得不將這些雇傭軍用于在敦刻爾克的戰斗。
然而,奧地利人和普魯士人宣稱,他們都已經把這支雇傭兵算到作戰計劃中去了。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他們雖然并沒有把這支意大利雇傭軍當做主力使用(大家都知道,這些意大利雇傭軍的戰斗力不太靠譜,遠不如山地人或是德意志雇傭軍。唯一的優點就是要的錢更少。),但是他們至少能用于守備任務,以便解放出更多的軍力。如今,英國人突然不講信用,把這支軍隊調走了,那他們的進攻自然就無法進行了。
但真正的事實其實和他們說的也并不一樣。最近東羅馬的女皇陛下因為失去了自己摯愛的情夫波將金公爵而傷心不已,以至于病倒了。女皇一病倒,波蘭的那些家伙便蠢蠢欲動起來,連帶著讓普魯士控制的區域也有了些動蕩。
女皇的重病同時也讓普魯士人和奧地利人看到了一些從波蘭再弄一點利益過來了想法。但是,任何想法,都必須得到軍事力量的支持,否則就只能是妄想。奧地利和法國接壤,還不太敢將軍隊調回去,但是普魯士就不是這樣了。普魯士如今覺得,萊茵各邦的安全,暫時似乎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而法國的利益,他們能分到的也有限。所以普魯士人老早就在想著要把自己的軍隊再調一些到東邊去了。只不過是奧地利用了各種手段才算是拉住了他們。
而在知道有一支一萬多人的雇傭軍將要加入比利時戰場之后,奧地利人就再也拉不住普魯士人了。意大利人還沒有到位,普魯士人就先把一萬多軍隊調了回去。反正他么留下的空白,意大利人會填補上的……然而……
在雙方對峙的戰線上,一方突然少了一萬多人,那自然就多了更多的破綻。但在另一邊,在法國人那邊,情況卻截然不同。各地的特派員在用斷頭臺迅速的解決那些名字中有個“德”的家伙的同時,也不斷的將大批的財富以及征召入伍的士兵送往巴黎。到了1793年九月底,法蘭西已經組織起了多達一百萬的軍隊。是的,這些軍隊大多訓練不足,裝備低劣(因為軍工生產跟不上這樣的征兵節奏),但是卻士氣高昂。他們中的大部分部隊,還不能被投入戰斗,但是新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