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攻擊重點已經(jīng)確定了,那么必要的工作就要連夜做起來了。比如說排雷工作,為了保證明天一早的進攻,排雷的事情,就必須連夜去做了。
好在這一兩天,凡爾登都是晴天,到了后半夜,還有半輪不錯的月亮。借著這月光,還能做些事情。
只是這個時候,約瑟夫還把電磁感應的論文鎖在保險柜里面,然后又將這個鎖論文的保險柜鎖進了一個更大的保險柜里。這不是因為約瑟夫喜歡玩俄羅斯套娃,而是因為他覺得,他裝論文的那個保險箱,本身就值得用一個保險柜裝起來,因為那個保險柜,是一位在大革命中掉了腦袋的姓波旁的大師的作品。
沒有電磁感應的發(fā)現(xiàn),再加上又沒能在愛爾蘭繳獲探雷器,所以英國人的排雷方式還是非常笨拙的趴在地上用肉眼找,輔助性的工具也只有一根長長的鋼制探針而已。
用這種方式排雷,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危險性也很高。如果是白天,那說不定還行,但是晚上,又不能點燈,(雷區(qū)本身就在米尼步槍的射程內)只能依賴月亮照明,排雷的速度自然就更慢,而且危險性也跟著迅速上升。
于是法國人的陣地前沿,就時不時地發(fā)出一聲爆炸——那是英國的排雷人員因為動作不慎引爆了地雷。這每一聲爆炸,都讓英國人的心跟著一疼——在這個爆炸中,損失的可都是英國的精銳,不是普魯士動員兵。
而且爆炸聲還引起了法國人的注意。這天晚上的月光比較亮,月色很美,這對排雷有利,但是同樣對法國人開槍射擊有利。結果英國人的排雷部隊,除了被觸雷的損失之外,又加上了不少的中彈的損失。而且隨著他們排雷進程的推進,他們距離法國人的戰(zhàn)壕也就越近,法國人發(fā)現(xiàn)他們,并擊中他們的幾率也就隨之變得越高。所以在排掉了大半距離上的地雷之后,再往前面的地雷,就真的沒辦法了。只能等天亮后,讓英國和普魯士的那些動員兵用效率更高的方式來處理它們了。
排雷的兵力自然也不是平均分配的,真正的攻擊方向上派出的更多是訓練有素的排雷人員,而佯攻方向上派出的新手就更多,甚至有些新手受訓時間都沒滿一個月。這些人觸發(fā)“轟”的一聲的劇情的幾率自然更高,但這其實也有好處——更能體現(xiàn)這里才是攻擊重點嘛。
就這樣轟隆隆了一晚上,血紅色的黎明,終于出現(xiàn)在了凡爾登堡壘區(qū)的東方。
這一天的進攻照樣是由全線的佯攻開始的。昨晚的排雷行動還是起到了不少的效果的,再加上現(xiàn)在的動員兵高效排雷,于是英軍和普軍都很快的穿過了第一片雷區(qū),前面就是第一道鐵絲網(wǎng)和法軍的第一道戰(zhàn)壕。在這里,佯攻的軍隊稍作攻擊,就在法軍的排槍射擊和火炮的霰彈射擊面前退了下去。
當然完全退下去了,就起不到牽制法軍兵力的作用了。于是在這些地方,作戰(zhàn)的方式就變成了大炮轟,大炮轟,大炮轟完步兵假裝沖,步兵假裝沖完,大炮繼續(xù)慢慢轟。
不過即使如此,英軍和普軍的攻擊重點還是顯露出來了。因為也只有在這兩個方向上,他們才得以突破了第一道鐵絲網(wǎng)和戰(zhàn)壕,并在戰(zhàn)線上制造了兩個不大的缺口。
在第一道鐵絲網(wǎng)到第一道戰(zhàn)壕之間,又是雷區(qū),這里就只能靠動員兵高效排雷了。這自然又帶來了不少的死傷,好在就像預計的一樣,法軍在這兩個區(qū)域的人員和火力都不在充足,所以在付出了一定的犧牲之后,英國人和普魯士人踩著自己的戰(zhàn)友們的尸體,總算是越過了第一道鐵絲網(wǎng)。然后呢?然后俄軍在意大利攻入法軍戰(zhàn)壕之后的遭遇再次上演,英國人和普魯士人又在交通壕和戰(zhàn)壕里被大炮和地雷教做人了一次。
只是也許是因為兵力和士氣方面的原因,法軍沒有立刻發(fā)起反擊,英國人和普魯士人才得以在稍作整頓之后繼續(xù)進攻,但僅僅只是稍作整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