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交易博覽會,早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在籌備當中了,會址就選擇在巴黎城外通往凡爾賽的方向上。這一片地區,原本都是貴族們的產業,在革命中都被革命政府沒收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為了要稱帝,拿破侖試圖和這些舊貴族妥協,允許他們回國,并將一部分財產歸還給了那些回來了的舊貴族。但是在這個時空中,拿破侖的路線根本就不需要和這些人妥協,所以,這些土地依舊是政府擁有的公有土地。
拿破侖將那些土地那里低價賣給給那些退役的士兵,以獲得對農村的控制力。而在這一帶,更多的土地則被留了下來,作為將來的“羅馬帝國”的各種設施的用地。如今巴黎進出口商品交易博覽會的選址,就是拿破侖為未來的“羅馬帝國”準備的公民廣場的位置。
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但是兩種新技術的投入,使得這里的環境迅速地發生了變化。
第一種技術就是水泥。
水泥技術并不是法國人首先發展出來的,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
在這個基礎上,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巖燒制出了所謂的“羅馬水泥”。但是因為對泥灰石的要求很高,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運用。
原本一直要到1824年,英國人約瑟夫·阿斯譜丁用石灰石和粘土燒制出了所謂的波特蘭水泥(也就是硅酸鹽水泥),水泥才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然而,如今既然有了立志要讓后世的學生們無比痛恨的約瑟夫,水泥這種技術含量有限,但是用途卻非常廣泛,作用卻非常巨大的東西,當然就要首先在法國面世了。
而拿破侖對于水泥,也是無比的喜愛,因為這東西不但能用來建造堅固的堡壘,更能夠以非常低的成本,迅速的建造奇觀。
所有的帶著點中二氣息的“偉大統治者”或者“著名暴君”,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奇觀控。不分種族,不分年齡,不分文化圈。從埃及的胡夫,到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從大秦的祖龍,到隋朝的坑爹敗家子;從吳哥王朝的蘇利耶跋摩二世,到印度的沙賈汗皇帝。都是奇觀愛好者。當然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驗證了后世的一句“名言”陛下,奇觀誤國呀!
拿破侖雖然對奇觀也非常的熱愛,但是熟悉歷史的他,自然也知道“奇觀誤國”這一規則。所以一直都很努力地克制著“我們來錘個奇觀吧”的。
在對英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中,拿破侖繳獲了不少大炮。當時拿破侖就很想要效法羅德島人,用繳獲的敵軍武器,熔化之后建造一個奇觀。(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就是拿破侖凱旋柱)但是,這個想法被他的大哥無情的破壞了。繳獲的敵軍武器的確被熔化了,但是卻都被變成了電線或者其他的什么東西。
但是水泥的出現,讓拿破侖再一次看到建造奇觀,而且是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建造奇觀的可能性。想想吧,古羅馬的那些奇觀,用巨大的石頭堆壘而成,每一塊石頭都要開鑿、切割、搬運,堆疊,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但是如果換成水泥,那真是省事多了。
第二種技術當然是鋼鐵了。有了煉鋼術,就有了鋼筋。再加上有了水泥,就有了鋼筋混凝土。因為第一座鋼廠的生意非常好,所以洛林鋼鐵公司的第二座煉鋼廠也很快就投產了。接著只要資金能跟得上,就還有第三煉鋼廠,第四煉鋼廠。
自打約瑟夫和拿破侖提到了鋼筋混凝土建造技術的優點之后,拿破侖心中本來已經暫時死去了奇觀之夢又開始“春風吹又生”了。只是約瑟夫一直強調,鋼材能賺錢,要用到能賺錢的地方去,才暫時的按住了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