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進出口商品交易博覽會還有一個月就要開始了,這件事情也成為了真理部的重要事務,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真理部都要對這件事情進行廣泛的宣傳。要將這件事情宣傳成歐洲最重要的盛事。
對內要大談這次巴交會能給國內的各個階層的人帶來什么樣的好處。
“對農民,要宣傳,因為巴交會的存在,他們——不對,記住,在對他們宣傳的時候,一定要少用‘他們’、‘你們’,要多用‘我們’,而且還要加上過去的苦和如今的甜的對比——比如說,我們可以宣傳,在以前我們在獲得了豐收之后,吃不完的糧食,我們拉到市場上去賣,可是各地都豐收了,市場上到處都是糧食,所以我們的糧食就賣不出好價錢。如果我們不賣,保存這些糧食也要花不少錢。如果我們買了,好像又吃虧了。
如果是在王國那會兒,那些貴族和奸商,還會勾結在一起,壓低咱們的糧食的價格,很多時候,就算是豐收了,多打了糧食,最后賣出去,能拿到的錢反而還少了。接著他們要么把糧食囤起來,等到饑荒的時候賣高價,要么將糧食裝上船,運到外國去賣錢。咱們辛辛苦苦,種出那么點糧食,好處就全被他們坑去了!
但是現在好了,第一執政和那些壞東西可不一樣,他可真是咱們的自己人!春耕夏鋤全想到,防澇抗旱掛在心。他當然知道咱們農民的不容易,所以他就搞了這么個巴交會,咱們又多的糧食,就可以直接賣到外國去。沒有貴族和中間商賺差價,拿到的錢,就都是咱們自己的。
啥,你說外國也豐收了怎么辦?兄弟,外國,他們有抽水機嗎?他們有發電站嗎?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咱們這樣的第一執政嗎?他們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大幫子和我們以前一樣的貴族老爺。你說他們拿啥子年年豐收?嗯,都記住了吧?”
在真理部的會議上,呂西安正在向下屬們做指示。下屬們也都拿著紙和筆,刷刷刷地記錄著。
“還有,對外國的宣傳也要抓緊,我們要讓那些英國人,尼德蘭人,德意志人,西班牙人,俄國人,土耳其人,美國人……要讓整個的文明世界都知道這個盛會,都知道來這里就能找到發財的機會。你們要想辦法將這個盛會描繪得更吸引人一些,要把它描繪得讓人覺得,參加了這次盛會,就像是……就像是阿里巴巴走進了那個寶庫,不對,幾個土匪的寶庫才能有多點錢,應該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寶庫!”
真理部發出了指示,法國的報紙,尤其是在外國出版的那些報紙,當然就竭盡全力的對巴交會進行了反復的宣傳。
比如說,在倫敦,當英國的報紙還在忙于互相攻擊的時候,法國人的《倫敦生意人》報,就已經將主要的力量都放到宣傳“巴交會”上了。這些天來,《倫敦生意人》又增加了兩頁內容,除了頭版,后面的內容幾乎全是關于“巴交會”的內容(其實頭版里面相關的內容也不少)。
有些是直接的商品廣告,比如各種葡萄酒的,各種金屬制品的,這類廣告大多并沒有直接給出價格,而是用了“物美價廉,超出想象”的說法來勾引商人們的興趣。有些則是所謂的“知識科普”甚至配上了一些繪圖,來普及一些關于各種商品的知識,比如說葡萄酒的各種類別,如何挑選好的葡萄酒;比如各種金屬制品的材質上的差別,以及它們的優缺點。再有的,就是介紹歐洲大陸各地的物產,以及基本的商情。
比如今年,法國的糧食出現豐收,糧食的價格可能會下降,另外因為風尚流行的影響,今年在法國,羊毛制品可能會走俏……
而《科學真理報》則更看重從大數據上來報道這次盛會。它告訴如今幾乎整個的歐洲的各種商品,各類商人,都會云集于此。僅僅考慮到在商會期間,能夠更方便的得到各種商品的信息,就能讓貿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