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激戰中的三條軍艦都注意到了英國人的舉動,不過因為英國人在撤退的時候依舊打著美國旗幟,所以,“自由貿易號”上的法國人依舊把他們當成了美國人。
“美國人啥時候這么會賣隊友了?”左拉以前和美國人有過一些來往,在他的印象中,美國人雖然粗鄙了一點,但是相對憨厚,而且一個個也都是濃眉大眼的,怎么看也不像是擅長干這個事情的人呀。
不過英國人可不管他們怎么想,直接加速就跑了。他們一走,整個戰局立刻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港內的法國艦隊開始出港,法國人這邊立刻就多了一條巡防艦和三條小炮艦。哪怕只計算船只的數量,法國人也開始占上風了。
正在向著“自由貿易號”靠近的“美國號”自然也發現了這個變化。負責指揮的馬修斯上校立刻就意識到他們已經輸掉了這一戰,就目前的情態來看,即使不考慮法國人的援兵,自己這兩條船也很難打得過法國人的那條蒸汽船。再加上法國人的援兵,不要說獲勝,就是逃跑都困難了。
不過即便如此,“美國號”也必須先逼近上去,向敵艦開火,好把“國會號”從光挨打不能還手的處境中拯救出來。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美國號”已經逼近到距離“自由貿易號”左舷兩百多米了。
“自由貿易號”左舷的九門大炮此前一直沒有得到開火的機會,如今既然敵艦靠上來了,那它們自然就朝著“美國號”開火了。
兩百多米的距離上,線膛炮還是獲得了不錯的效果的,九發炮彈成功的命中了兩發,而其中的一發更是非常精準地命中了“美國號”的艦首斜桅。
這一枚炮彈取得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效果。艦首斜桅是懸掛三角帆的地方,它除了提供了大部分的逆風航行的動力之外,對于帆船的各種操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在挨了一炮之后,粗壯的的艦首斜桅咔嚓一聲便斷成了兩截。
斷掉的艦首斜桅直接就掉進了海里。而這根桅桿上,還纏繞著大量的纜繩,這些纜繩系著帆,連接著其他的桅桿。它在船只高速航行的時候突然掉進海中,還系在它上面的那些纜繩頓時繃得筆直將船上其他的桅桿往右邊拉,船頭頓時就歪了過來。
“快,快砍斷纜繩!”馬修斯趕緊下令道。
美國人的表現相當不錯,幾個水手揮舞著斧頭撲了上去,迅速地幾斧頭就砍斷了繩索,避免了更大的危機。(比如說主桅桿被拉斷之類的)但是失去了艦首斜桅之后,“美國號”的速度明顯的下降了,而且控制也變得困難了起來。
“向‘國會號’發出信號,讓他們撤退?!泵鎸θ缃竦木置?,馬修斯黯然地發出了新的命令
“現在,讓我們拼命戰斗,拖住敵人,掩護‘國會號’撤退?!?
馬修斯的命令被用信號旗發了出去。但是“國會號”這時候也已經被“自由貿易號”打得很慘了。而且因為在航速上明顯比法國人更慢,所以“國會號”到底能不能逃得出去,還是一個大問題。
但事實上,“自由貿易號”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它的炮彈有限。
“自由貿易號”上面使用的是后裝的線膛鋼炮,這種火炮使用的炮彈和一般的炮彈都不一樣,技術含量要高得多。其他火炮用的那種大鐵球,到處都能造,但是線膛炮使用的炮彈,在美洲這邊,根本就沒地方生產。全都要靠船上自己帶的炮彈。這些炮彈用一枚就少一枚。而“自由貿易號”還必須留下足夠的炮彈來保證自己在返程的時候的安全。
在這次遠航的時候,海軍給“自由貿易號”準備的任務主要是驗證這條船的遠航能力,根本就沒考慮到會發生這么多的戰斗。而且他們覺得,只要航速夠快,那“自由貿易號”就不會有多大危險,所以他們甚至還特意少帶了一點彈藥,好裝上更多的,在他們看來對遠航實驗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