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從列車上下來的時候,腿還有一點發抖。是的,是真的有些發抖,因為列車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在約瑟夫這樣的,上輩子連“復興號”都坐過穿越者來說,旅客列車六十公里左右的速度,不過是毛毛雨而已。但是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不是這樣了,六十公里的時速,這也許(其實完全可以自信一點,將這兩個字去掉換成肯定)他這輩子所達到過的最高的速度。
這樣高的速度,帶來的刺激讓雷恩腿都軟了。所以,在從火車上下來之后,他扶著站臺上的路燈桿子站了好半天,才讓自己的腳恢復了過來。
不過這段時間里,雷恩也沒閑著,他的腦袋開始迅速的盤算,鐵路的進步給他的生意帶來的影響。
“鐵路的推開,肯定會讓運輸的價格大幅度的下降,凡是有鐵路的地區,物流的成本都會下降很多。物流成本也是重要的經營成本,這樣一來,歐洲大陸上的紡織業的成本就會有所下降。而他們的成本一旦下降,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
雷恩一向是一個非常有憂患意識的人,他幾乎立刻就想到了鐵路這個看起來和自己關系不大的東西,將來可能會對自己的生意產生的影響。
這些年來,歐洲市場完全對英國放開之后,英國的紡織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比如說雷恩的紡織廠的規模幾乎每年都在擴大。但是雷恩也知道,歐洲大陸上的紡織業,在這些年中被英國人打得喘不過氣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歐洲紡織企業退出紡織品市場。有的破產了,有的轉型了,總之,還在繼續苦苦支撐的歐洲大陸上的紡織企業的日子也已經越來越難過了。
這些人自然會不滿,他們也會通過各種方式來攻擊英國人,要求歐洲大陸重新豎起對英國商品的壁壘。當然,這遭到了其他行業的普遍反對,幾乎就不可能成功。
但是,那些家伙還是弄出了一些花樣的,比如說,法國的一些紡織行業的家伙,就成功地通過游說,讓國務院弄了這么兩個法案。第一個法案叫做《反傾銷法》,也就是禁止外國企業通過傾銷的方式來破壞自由貿易。反正,在歐洲大陸上,自由貿易這個詞的解釋權完全就在法國人的手中。
依照這個法案,任何一家企業,在法國銷售商品的價格,如果低于他們在英國銷售同類產品的價格,就會被認定是傾銷,然后就會遭到查扣貨物,高額罰款等一整套的“反傾銷套餐”。
自從這個法案出現之后,以及連續的發生了好幾起的反傾銷調查了。雖然法國人在堅持“自由貿易”方面的確做得很公正,這幾次反傾銷調查最后的結果都是英國人勝訴了。但是訴訟本身,就是巨大的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
第二個法案說起來還是英國人自己的鍋。那就是英國人的《航海法案》。這個法案是1651年10月,克倫威爾領導的英吉利共和國議會通過的旨在保護英國本土航海貿易壟斷的法案。為此還引發了與海上強國荷蘭的戰爭。
這個法案規定。只有英國或其殖民地所擁有、制造的船只可以運裝英國殖民地的貨物。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產品只準許販運到英國本土或其他英國殖民地,包括如煙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其他國家的制造產品,必須經由英國本土,而不能直接運銷殖民地。
這個法令直到現在都是有效的。這種明顯地違背了“自由貿易”的原則的法令,當然一直也都是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集中火力攻擊的對象。但是因為英國航海界的堅持,這個法案一直都沒有被修改。
半年前,一些尼德蘭紡織商人推動尼德蘭共和國通過了一條報復性的法案限制英國商品在歐洲大陸上的路權。當然,法案并沒有明確地針對英國,只是要求港口、道路之類的設施優先供“支持自由貿易的國家”使用。而在“支持自由貿易的國家”的名單中,并不包括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