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二十四年,異人王樸,率明軍馬步軍不足一萬,破蒙古韃靼諸部聯軍十萬有余,解救燕京之圍及百姓無數。〞
~皇明正統帝紀事錄
當時站在燕京德勝門城樓上的燕王朱由檢震驚莫名。
德勝門城樓高約24公尺,人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城北遠處。
一大片鋪天蓋地的沙塵從東南邊涌來,令人奇怪詫異。
今年的沙塵暴有點奇怪。一般不應該都是從西北邊過來的么?
那知沙塵后面涌過來的,竟然是千軍萬馬!
那陣仗,把朱由檢都嚇得雙腿發軟,差點要不自禁后退幾步。
「假如出城在平原與韃子野戰,敵方如此陣勢沖擊我軍車陣步軍,縱有神機營亦難以抵擋,難怪我軍少勝多敗?!?
朱由檢一面強自鎮定,沉默看著千軍萬馬沖到北門外,與北門外駐扎的韃軍匯合,雙方竟然亂成了一鍋粥,到處韃子驚呼號叫,似乎在慌亂無措。
「啟稟王爺,大喜呀!」一名親軍統領千戶急急上前稟告:「觀韃子慌亂情況,定是南方援軍大軍已到,并且韃子大敗了!請王爺下令,隨時令各路大軍出擊!」
「快請洪總督到城頭一看!」朱由檢方才已經有點被敵軍陣勢嚇破膽,此時色厲內荏,那敢決斷。他連忙命人去邀請洪承疇,自己卻帶著親兵躲進了德勝門箭樓里去了。
德勝門箭樓頂部建有雉堞和女墻。箭樓高19.6公尺,坐南朝北,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重檐歇山頂,前樓后廈。全樓上下分四層,其中一層位于重檐之間,其余三層位于下檐下面。樓內由金柱與承重梁、穿插梁和跨空枋為承重結構,該箭樓闊面每層開12個孔,窄面各開4個孔,另抱廈的東西兩側各開一個孔,總計82個箭孔。
朱由檢躲進了德勝門箭樓里,才感到安全了。
傳令親兵方才領命出發,薊遼總督洪承疇,卻早已聞訊率領一眾將領匆匆跑上城頭了。
「王爺,大喜呀!」洪承疇一見燕王便拱手作輯行禮,大聲說道:「托王爺洪福,南方援軍已至,先鋒軍已大敗韃軍于南、東兩門,馬上要決戰于北門外。到時請王爺下諭令,我軍隨時出擊,共破韃子大軍?!?
洪承疇仍是聰明絕頂之人,自然知道南方不可能派出十五萬大軍由一名異人王樸統帥北上,說是十五萬大軍,能來三、五萬便不得了。
估計派來的大將王樸也是如同先前力戰而死的曹變蛟,是那種能在千軍萬馬中殺個七進七出的勇將。
可是人力有時窮,敵軍人多,若不出城夾擊敵軍,任由這名大將獨戰敵軍,終歸也是同老曹同一命運。
但洪承疇抬頭一看,燕王朱由檢面色猶豫,皺著眉說:「洪大帥,軍事上并非本王所長,本王只知死守燕京,所以何時出擊野戰,還看洪帥決策。」
「你還不是疑心病大,又不敢扛責任。」洪承疇心想。
他手下幾個敗軍總兵,殘兵不過四萬余,若不加上燕王直屬部隊三萬人,貿然出城,加上援軍恐怕仍少于敵軍。
但若把燕王部下拉上,若然再敗,燕京危矣。
所以他也不敢獨斷。
這個鍋,必須拉上燕王一起扛。
可是燕王已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死守燕京,才是燕王朱由檢目的。
看他這樣子,肯定是不愿出兵了。
他也是人精,聞言忙道:「王爺,既然如此,不若再觀察一段時間再作決定?!?
眾人回頭再一一透過箭樓的箭孔觀看城下戰況,只見原本呈現亂象的韃子軍已經重整陣營,在平原上列成左中右后等四個大陣,過十萬的騎兵加上一人雙馬,看上去漫山遍野都是敵軍。
就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