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顧九東讓方晴自己騎自行車回學(xué)校,顧九東帶著許如意去京市附近的一個小山村里去收藥材了。
顧九東不在的這一個多月里,許如意只去了一回,顧九東在那位秦老漢的家里租了一間屋子,里面放的都是藥材。
說是租,倒不如說是顧九東在刻意地貼補(bǔ)這位秦老漢。
秦老漢原本就是不要錢的,可是他還養(yǎng)著幾個孫子孫女,外帶著一個雙腿殘了的兒子,所以,沒辦法,只能厚著臉皮要了。
許如意來過一回,借著上山的幌子,回來后故意在里面加了一些藥材,都是她從商場里下單來的。
平時這間屋子的鑰匙只有許如意和顧九東才有。
秦老漢家的幾個孩子也幫著上山挖藥材,但是他們不會炮制,所以一般都是送到鎮(zhèn)上的收購站里換錢。
顧九東來了,秦老漢立馬就讓孫子孫女去喊家里有藥材的人家過來。
對外,顧九東也只說是可憐秦老漢家日子不好過,家里人又不方便進(jìn)城,所以特意幫著反藥材送到城里的收購站或者是醫(yī)院的。
這樣就不會落下把柄。
大家心知肚明,得了好處,自然不會戳破。
況且,這些人甚至都不知道顧九東到底是什么來歷,連他姓什么都不確定。
顧九東在這里只有一個稱呼,就是董先生。
其實,就是取了東的諧音。
許如意在這里也不叫這個名字,對外只說是董先生的妹妹,所以這里的村民都叫她一聲小董。
沒辦法,這年頭為了能更好地保護(hù)自己,只能這樣了。
許如意甚至懷疑,顧九東還有好多個這種類似的馬甲,也不知道能不能扒干凈了。
許如意自己來過一回,當(dāng)時看中了秦老漢自己編的筐子,便起了一些心思,請他幫忙多編一些,還有笸籮、蓋簾一類的東西,她都要。
當(dāng)然,許如意只說是自己帶去城里,給幾個親戚朋友們捎帶的。
編筐的事情,只能秦老漢一人做,但是做蓋簾或者是笸籮,他的大孫子也做得很好。
這樣一來,就等于是家里頭有兩個人都能做。
許如意知道如今農(nóng)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征得他們意見之后,就答應(yīng)給他們帶一些粗糧過來。
這次許如意和顧九東一起來,許如意就把一袋二十斤的玉米面帶過來了。
有車不用,那不是浪費嘛!
秦老漢看到這一小袋子糧食,激動地話都說不利索了,還是他的大小子把糧食接過來道了謝,然后拿到堂屋里去的。
藥材不算是太多,許如意主要就是拿出來了幾支珍貴藥材,至于一些普通藥材,都是在這里當(dāng)場收的。
顧九東大概地估了一個價,也沒多待,帶上許如意就走了。
二人來這一趟,其實也是做了一點偽裝的。
顧九東戴了一副平光眼鏡,弄了一個假頭套,特意穿著锃亮的皮鞋,瞧著就像是個有錢人。
許如意只是把臉畫地稍黑了一些,再故意在右眼角上點了一顆紅痣。
這年頭,誰能相信這是化妝做出來的?
許如意這化妝手法,顧九東看了都豎大拇指。
回去的路上,顧九東還看了好幾眼后面擺的那一大堆東西,他是真有些無語了,這丫頭怎么就這么能折騰呢。
許如意讓顧九東幫忙把這些東西都送到了大丫家。
顧九東意外于,這丫頭竟然還能有其它的落腳點,不過在得知了大丫的親人們是怎么沒了之后,倒也沒有多話,只是快速地幫著整理了一下院子。
第二天,許如意就過來把幾個筐子給拿走了。
當(dāng)然,她是故意轉(zhuǎn)了幾個彎之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