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山,先前進行宗門弟子大會的場地,今日中心擂臺處堆起高臺。
齊瀚文依舊修行的刀法,不過今日劍法之講他卻不會錯過。
山頂偌大平臺已坐滿清風山弟子,位置不夠的沿著山頂往下一圈圈排座。
外門弟子今日亦可進入內門,此講乃為清風山而言,不分內外。
待眾人稍定,便見一道青色劍光落入中心高臺,正是陳青林到了。
清風山眾人起身齊呼,“拜見太上長老!”
陳青林站定,伸出右手,“各位同門請坐,今日拙見,當相互應證。”
“多謝太上長老!”
又是一陣齊呼,聲音在清風山內回響。
眾人或坐于觀席臺,或盤于巖石、席地而坐,各態(tài)不一而足。
“今日受宗主相邀,講解劍法之論。”
“然劍法吾今只參行劍術、劍意、劍道意志、劍道境界四論,故此時之講只在四論之中。”
今日在此者,有清風山一眾弟子,內外峰執(zhí)事、長老,各峰峰主、宗主,以及陪同風紀的清風山其余三位太上長老。
陳青林沒有多語,開始講解自身行走劍道的感悟。
“劍術,始于用劍之技巧,搏殺之經驗;前人先賢因自身所得而創(chuàng)諸多劍法。”
“劍法或華麗、奇險、粗陋、正大光明等等,表現形式無有上下之分,只以威能而定高下。”
“如拔劍術,只有一招稱不上華麗,吾聞修行至深者,可將此劍術比擬人階極品劍法,至弱者,持劍如同虛設……”
“劍術乃劍道之基,唯有劍術精研至深,方有感悟更上一層之契機……”
陳青林的聲音從臺上傳出,并沒有多大聲,卻經由風聲清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一個時辰后,陳青林停下劍術之論,停聲詢問。
“關于劍術之論,諸位同門有不同觀點者亦可提出。”
“需知吾亦不可全對,各位當理性看待。”
“冒昧出言,還望太上長老指點,我等修行劍術可有坦途?可有順序與終點?”首而出言者是一位內門弟子。
陳青林聽后說道:
“劍術修行難言坦途,難有捷徑可走。”
“吾觀修行劍術,當以不斷勤修苦練、而后反思、再苦修劍術,形成循環(huán)。”
“劍術本身沒有終點,你以為的終點只是現前之終點,是自身之終點,非是劍術之終點。”
“至于順序,吾游歷東劍域,其領悟劍意前置為二境;舉重若輕,舉輕若重!”
“舉重若輕,如小舟順水而流,劍法因勢而導,是借力而為,是順勢而行……”
“舉輕若重,是以小見大,以弱勝強;追尋自然變化,體悟自然之妙……”
“此二者,諸位同門平日修行劍法可參考一二。”
“太上長老!我等該如何參悟劍意呢?”
宗主崔劍元問出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
“劍意,依我觀來,當是劍術修行到一個層度,能體察劍身之中的變化、結構;自身向劍之心意與劍器結合,劍心通明,世人稱其人劍合一之境……”
劍意之講,令崔劍元等人有所明悟,人劍合一,需體察劍器本身結構,要有一顆誠摯向劍之心,也就是劍心通明。
“那何為劍道意志,何為劍道境界呢。”
寧川忍不住開口,申言與莊鎮(zhèn)也目露求解之意。
“劍道意志,離未參悟劍意者太遠,今日本不欲多語;不過寧老有心,便講一講。”
“劍道意志,是明悟本心,是明白吾等持劍所為何事;是劍意之上的升華!”
“以我清風山祖師為例,其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