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1全年,股市整體表現還算勉強,中規中矩,比后面兩年的表現還是要強上不少,米云自己的持倉票都還好,能保持小幅度的盈利。
2021年初大白馬突然被挑下馬,茅族多數個股腰斬,年中伴隨供應鏈緊張,以及碳中和倒逼去產能,煤炭等大宗商品走出了波瀾壯闊的一波,而以寧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貫穿全年,另一邊教培以及互聯網企業則一路下挫。
Wind數據顯示,2021年股市全年成交額超257萬億元,突破2015年的史上最高年度總成交額25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回顧2021年,市場交易活躍,但板塊輪動頻繁,熱點眼花繚亂,行業分化明顯,白酒、大消費接連跌落神壇,社會服務、農業、家電等也整體表現不佳,但電力設備與新能源漲幅較大,牛股扎堆,周期行業亦表現優異。
整體來看,市場分化明顯,成長風格占優。上指數僅上漲4.8%,深指微漲2.67%,創板指上漲12%,但上50和300指數分別下跌10.06%、5.20%。
年初以來,市場出現了中小盤風格持續占優的行情,這背后的支撐同時來自兩種場景的疊加。
一是復蘇后半段,小盤股由于低基數效應,業績彈性更大。2021年大部分公司的業績得到普遍修復,而低基數作用也使得中小市值公司的業績彈性更大。
另外,2016年以來,大盤藍籌與中小市值公司走勢和估值的極致分化,在業績收斂的前提下,也得到修正,并使得小盤股的行情進一步擴散。
二是存量經濟向增量經濟過渡,政策與產業周期共同驅動“硬科技”板塊高增長,產業層面,能源革命、智能化、國產替代、軍備需求等多條線索,均指向經濟增量方向。
2021年IPO數量和募資金額創新高,注冊制改革的持續推動下,2021年F股迎來IPO大年。
Wind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共有523家上市公司登陸A股,包括創板199家、主板121家、科創板162家和北都所41家,合計募資5436億元,IPO數量和募資金額都創出歷史新高。
在2020年A股IPO企業為437家,全年募集資金總額4806億元,2021年IPO企業數量和募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20%、13%。
在2020和2021連續兩年上市的IPO企業就有近千家,募資過萬億,超過前十年的上市公司總數和募資金額都創新高,令股民不寒而栗。
米云不想多看和多聊了,簡單帶股民朋友回顧百度百科整理的十大金融代表事件如下:
1.貨幣政策靈活調整,精準支持實體經濟。
2021年初,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加2000億元再貸款支持信貸增長緩慢地區。
3月,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兩項直達工具延期至年底。
7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9月,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
12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將兩項直達工具轉換為支持小微企業的市場化政策工具;1年期LPR下降5個基點;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
我國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得以充分體現。下半年,貨幣政策微調預調節奏明顯加快,先后兩次全面降準,向市場釋放約2.2萬億元資金,同時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適度讓利實體經濟,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制造業重點領域支持。
2.數字貨幣試點“多點開花”,全面應用指日可待。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