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滄瀾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后緩緩開口:
“《世說新語·德行篇》有云:‘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乃孔子的教誨,告知我們學習之道,貴在持之以恒,與人交往,貴在真誠相待。”
瞿老夫子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滿意之色。燕滄瀾見狀,信心更足,繼續背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的這三省,提醒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做到忠誠、誠信、勤奮。”
教室里的氣氛漸漸凝重起來,其他學生也都聚精會神地聽著燕滄瀾的背誦。燕滄瀾越背越有感情,聲音漸漸洪亮:
“‘顏回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安貧樂道,不為世俗所累,方能成就大業。”
瞿老夫子眼中閃過一絲欣慰,站起身來,走到燕滄瀾面前,微笑著說:“燕滄瀾,你的背誦確實令人滿意。不過,背誦經典并非易事,你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嗎?”
燕滄瀾恭恭敬敬地回答:“老夫子,學生雖然年紀輕輕,但深知經典之道,非一日之功。學生背誦經典,一則為了增長見識,二則為了修身養性,三則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瞿老夫子點了點頭,感慨道:“好,好,好!年輕人,你有這份心,老夫子的教導也算沒有白費。不過,背誦經典只是入門,你要想真正領悟其中的道理,還需下一番苦功夫。”
燕滄瀾虛心請教:“老夫子,學生愿聞其詳。”
瞿老夫子微笑著說:“學習之道,無外乎勤奮、思考、實踐。你既要勤奮學習,又要善于思考,更要勇于實踐。如此,方能真正領悟經典之道,成為一代宗師。”
這一上午的課堂,瞿老夫子啥也沒干,就光在考燕滄瀾了。而眾學子們都跟著默默地學習,大氣不敢出,只有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
燕滄瀾低著頭,神情專注地應對著瞿老夫子的一個個問題。他身著青色長衫,衣擺輕拂地面,發髻高束,顯得文質彬彬。雖然他年紀輕輕,卻已有了一份成熟穩重的氣質。
瞿老夫子看著燕滄瀾的表現,心中暗暗點頭。這個學子聰明好學,領悟力強,是個可塑之才。然而,他并不打算輕易放過燕滄瀾,畢竟學海無涯,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
“燕滄瀾,你能告訴我,孔子的‘仁’是什么意思嗎?”瞿老夫子問道。
燕滄瀾略微沉思,然后回答道:“孔子所說的‘仁’,是指愛人、關懷他人,以真誠的心去對待他人。仁者如水,溫潤而不爭,以德化人,以禮服人。”
瞿老夫子微微一笑,又問:“那么,‘禮’又是什么?”
燕滄瀾回答:“‘禮’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范,是社會秩序的基石。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意思是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最高境界。遵循禮制,可以使社會秩序井然,國家安定。”
瞿老夫子點頭稱贊:“不錯,你能明白這些,說明你已經入門了。但是,‘仁’與‘禮’之間的關系,你又能理解幾分?”
燕滄瀾沉思片刻,然后說道:“‘仁’與‘禮’相輔相成,互為表里。‘仁’是內在的道德品質,‘禮’是外在的行為規范。只有具備了‘仁’的內心,才能遵循‘禮’的規范;而‘禮’的規范,又能引導人們追求‘仁’的境界。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儒家學說的核心。”
瞿老夫子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看著燕滄瀾,心中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模樣。那時候,他也有著同樣的激情和才華,渴望在學問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課堂上的學子們,看著燕滄瀾的表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