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右邊卒制邊馬,并為右車出動做準備工作。
紅炮八平七,有威脅黑方3路正馬的手段。
葉知秋干脆把馬跳出來,外馬盤河,前馬后炮,正好封住了紅左直車的出路,可謂一招兩用。
五七炮互進三兵對屏風馬邊卒右馬外盤河。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七炮進三兵。
簡稱伍六七……哦不對,是五七三。
三兵體系的大看板,五七炮家族的大哥大,中炮局里最能打的雙花紅棍,和七兵體系的過河車可謂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如果說七兵過河車是急攻型布局的代表,五七三則是緩攻型布局的典范。
所謂緩攻型布局,即指先走方開局車馬炮強子不貿然渡河攻擊,而先明車路、開馬道、蓄炮勢,側重于開拓子力活動空間,占領沿河制高點等攻守要地,采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穩進緩攻的戰略方針。
這種布局,以五七三最為經典。
至于急攻型布局,則指先走方憑借先行之利,開局車馬炮強子以攻擊棋形快速展開,從左翼、右翼或者中路向對方陣地進擊,采取兵貴神速,以快打慢的戰略方針。
一般急攻型布局中,七兵只是幌子,過河車才是標配。
還有一類對攻型布局,那就是雙方開局各不相讓,各自派遣車馬炮強子快速實施攻擊,兩方棋形均呈進攻態勢,局面形成雙方集中兵力,互攻一翼的對殺,或是子力纏斗一處的混戰。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這個課代表舍斗炮局其誰,都沒人跟它爭。
還有一類穩健型布局,雙方開局均嚴陣以待,不輕舉妄動。兩方子力要么沿河布防對峙,形成陣地戰,要么剛一發生接觸角斗便促成兌子,從而形成四平八穩的和緩局面,以后局勢隨著子力的消耗將轉入漫長的殘局較量。
飛相,起馬,士角炮,過宮炮……
對,說得就是你們這些不架中炮的散手棋,不思進取!
好像忘掉了一個……
仙人指路,哼,墻頭草,兩邊倒的家伙,自己找個地兒玩兒去吧,看誰要你。
當然,開局只能代表一盤棋最開始的走向,棋局的發展是對局雙方不斷斗爭博弈的結果,不受任何一個人的控制。
斗炮局也可以波瀾不驚,飛相局照樣殺得血流成河,在塵埃落定之前,結果誰也不能預料得到,這正是象棋真正的魅力所在。
扯遠了,說回五七三,它之所以能成為最流行的中炮布局,自然有許多優點。
首先是注重左右子力的聯絡和發展,布子均衡,陣容協調。
紅方兩個炮分置在五路、七路,兼顧了中路和側翼的攻擊,右馬正出,左馬屯邊,正馬有七路炮生根,邊馬有底相保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馬在開局容易受攻的問題。
其次,三兵挺起之后,正馬可以隨時躍出,前途遠大,一直一橫的雙車配置也非常科學,便于發揮威力。
紅方通過車前炮后馬呼應,既可以有激烈拼殺,火藥味十足的對攻場面,又有心平氣和,緩慢式推進的細膩纏斗,進可攻,退可守,始終把握先手,后手方如果應對不當,很容易被先手方積小勝為大勝。
當然,天底下從來沒有一個布局能讓某一方占盡便宜,尤其是這么流行的開局,經過了無數次的實戰檢驗,仍能屹立不倒,就說明里面的變化還沒有窮盡,先手后手都覺得有棋可下。
不然的話,你這個開局大占優勢,我不下這路變化就是了,你還能指揮我走棋?
紅方五七炮的攻擊陣型雖然厲害,但后手方的屏風馬完全可以與之抗衡,其以不變應萬變,雙馬正起,一馬守中路,一馬封車路,再聯中象固防,深溝高壘,陣容厚實,同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