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又稱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古京都洛陽東面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曾將進獻的猛虎圈養于此而名。
此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戰爭。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可惜是演義虛構,然而千年以降,早已弄假成真。
最早發生在虎牢關,決定天下歸屬的戰事,還是秦末時期楚漢爭雄,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戰于滎陽,就敖倉之糧,爭成皋之口,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始終難分勝負,于是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這就是‘楚河漢界’的由來,其間還發生了項羽箭射劉邦的事情,在象棋中留下了‘兩王不相見’的規則。
成皋得失,成為楚漢戰爭的轉折點,風向標。
項羽最終不能占據成皋,西進洛陽,威脅劉邦的關中大本營,為他最后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相反,劉邦雖數失成皋,然而每次都奮力奪回,力保關中后方穩固,在持續的拉鋸對峙中消耗了楚軍的力量,為最后垓下一戰功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戰爭則發生在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王世充,王世充不能敵,向占據河北的夏王竇建德求助。
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余萬人前來救援,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占據虎牢關,切斷竇王聯系,堅守月余,待敵氣衰,一舉出擊,大破夏軍十萬余眾,生擒竇建德,迫降王世充,這就是有名的‘一戰擒兩王’,確定了唐朝一統天下的大勢。
漢唐是中國封建王朝兩個最強盛的時期,巔峰時期國家統一、文化昌明、武功強盛、威名遠播域外,漢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而唐朝則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文治武功達到極盛,并稱為‘漢唐盛世’,千年之后,仍叫人心馳神往。
兩個王朝都是以關中為本,逐鹿中原,最后一統天下,絕非巧合,其中原因,引人深思。
長安中原兩隊聯合訓練的地點定在這里,正好可以憑吊古戰場,懷想先人功績自勉之,順便沾一沾劉邦和李世民的‘皇氣’,這倆人算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長安隊對此尤為熱切,畢竟是關中人的驕傲,漢唐定鼎天下地方,只不過他們可能要空歡喜一場,時光荏苒,滄海桑田,時至今日,楚漢相爭,武牢關之戰的遺跡早已湮滅不存,倒是《三國演義》虛構的三英戰呂布痕跡尤在,三義廟,呂布城,張飛寨,點將臺,華雄嶺,修葺一新,煞有其事,真應了那句老話:假作真時真亦假。
虎牢關離中原第一中學很近,雷振東等人早上吃過早飯,乘著公交就到了,長安隊則要起個大早,跋涉一番,中午的時候才趕到,雖然風塵仆仆,不過看起來精神都不錯,彭高祺,馬寬,錢武揚,王浩,四人都到了,彭邦盛老爺子年紀大了,這次沒有來。
雖然是古戰場,但眾人還真沒有游山玩水的閑興,離第三輪比賽開始只有一周了,嶺南東北就像兩座大山一樣壓在長安中原兩隊的頭上,時間緊任務重困難不少,兩隊人馬在一起草草吃了頓午飯,就開會了技術會議。
這一周的時間,中原隊上上下下也沒有閑著,把和嶺南隊的對局來來回回拆了好幾遍,還真發現了不少問題。
“最重要的失誤是開局的選擇。”雷振東說道:“嶺南隊百年豪強,底蘊深厚,對七兵過河車這類最主流的炮馬局研究十分透徹,各路變化可謂了如指掌掌,所以哪怕石頭祭出了最兇狠的急進中兵也沒有占到便宜。
岳哥拿手的仙人指路,呂帥又非常熟悉,這樣我們在開局幾乎沒有掌握什么優勢,進入到他們的中后盤纏斗,就逐漸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