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不是都說周某、王某、李某嗎?”
“是的,登報或者上新聞時,我們會處理一下,不會公布真實姓名。但是采訪時,為了真實性,我們會了解清楚一些。”
“哦,她叫周頌梅。”
意料之中的答案,在祁東山說出這個名字的時候,宋菱歌還是覺得腦子里嗡嗡的。
好像,某些謎底就要解開了,呼之欲出的感覺。
在村長家用過午飯,宋菱歌和喬南生決定去村子里走走,宋菱歌還有些疑問沒有解開。
這個時間段,村子里就剩一些小孩子在外面玩。
宋菱歌和喬南生剛從村長家出來,就圍過來一群小孩子。
宋菱歌彎著腰,保持跟孩子們同樣的高度,笑嘻嘻地問:“你們幾歲了?有上學嗎?”
孩子們怯生生的,過來只是為了要零食,對于宋菱歌的話并不知道怎么回答。
等了好一會兒,只有上午那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點了點頭。
“你叫什么名字?是在玉寧縣城上學嗎?”
這個男孩叫張建華,在玉寧中學讀初一,是村子里僅有的幾個在上學的學生。
“學校遠嗎?”
宋菱歌一直笑嘻嘻的,又給了孩子們很多零食,于是孩子們膽子大了起來,不再那么認生。
張建華說:“走習慣了,我覺得不遠。”
“聽說是走近道,能帶我去看看嗎?”
張建華點點頭,蹦蹦跳跳的在前面帶路,沒一會兒就走到了一處山路,指著那條蜿蜒的小路說:“從這里下去。”
宋菱歌順著他指的方向,只能看到一條隱隱約約的小路,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是人走出來的一條羊腸小道。
“從這里下去會經過哪兒?會有岔路這些嗎?你們不會走錯嗎?”
張建華和其他小孩子看宋菱歌的表情像看一個傻子,這哪里能認錯?
不過他媽說了,這是城里來的大人物,還去村長家吃飯了。
所以張建華想了一下才回答:“大人帶著走一次就不會走錯了,就算走錯了,能碰到在山里干活的大人,問一下就行了。從這里翻下去沒一會兒就是瞎子嶺,那里也住了人,所以一路上都能找到人問。”
“瞎子嶺?”宋菱歌在心里默默地念叨了一句,好熟悉的一個地名。
宋菱歌拍了拍張建華的肩膀,笑著對他,也是對其他小朋友說:“你們不要放棄讀書,有可能的話,回去讓你們的爸爸媽媽送你們去上學,你們看到了哥哥姐姐今天帶來的本子啊、鉛筆啊、零食這些,都是因為我們讀書了,畢業了找個好工作,才能買這些,改善家里的生活。”
說太高深的,小孩子也不會懂。
但是無論是誰,只要提及他向往的,他需要的,就能引起他的興趣。
前興村之行,宋菱歌的內心備受震撼,在她以前生活的圈子里接觸不到這些。
她的心里產生了一些別的想法。
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宋菱歌和喬南生給村長和村民們辭行過后,就踏上了回程。
車子啟動之后,喬南生才開口:“現在有眉目了嗎?”
宋菱歌點點頭又搖搖頭,不過馬上就反應過來,她這樣子喬南生肯定不明白她的意思。
于是解釋:“說不上來,感覺說得通了,又感覺有些地方沒有邏輯。”
“那現在去哪兒?回南州嗎?”
這次,宋菱歌很肯定的搖頭:“不,我還想去幾個地方。”
玉寧縣的學校,從離瞎子嶺最近的開始找。
小學、初中、高中,一個學校一個學校的找,肯定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宋菱歌始終覺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