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謚的武皇帝)李克用長子,唐光啟元年十月癸亥(885年11月22日)生,后唐同光四年四月丁亥朔(926年5月15日),為流矢所中而崩,去世時實歲40歲半,虛歲四十二。李存勖在建國前夕勵精圖治,吞并了不少割據政權,一時間北方獨大,但開國后卻變得荒唐,不問朝政,寵信宦官,驕奢淫逸,搞得眾叛親離,最終在兵變中死去。
明宗李嗣源:本名李嗣源,即位后改名李亶,(追謚的武皇帝)李克用養子,唐咸通八年九月乙巳(867年10月10日)生,后唐長興四年十一月戊戌(933年12月15日)崩,去世時實歲66,虛歲六十七。李嗣源在位8年,政治相對穩定,但后唐也沒有一套完善的繼承體系,內部因爭奪皇位逐漸沒落,公元936年,被后晉所滅。
閔帝李從厚:后唐明宗第三子,后梁乾化四年十一月庚申(914年12月17日)生,后唐應順元年四月戊寅(934年5月24日)被殺,去世時實歲19歲半,虛歲二十一。
末帝李從珂:本姓王,后唐明宗養子,唐光啟元年正月辛巳(885年2月11日)生,后唐清泰三年閏十一月辛巳(937年1月11日)自燔而死,去世時實歲52,虛歲五十三。
3. 后晉:
高祖石敬瑭:后唐明宗女婿,唐景福元年二月癸卯(892年3月30日)生,后晉天福七年六月乙丑(942年7月28日)崩,去世時實歲50歲半,虛歲五十一。石敬瑭本是后唐時期的大將,掌握河東節度使這一重要職位,他通過割讓燕云十六州給遼國,并認耶律德光為父親,以取得軍隊支持,從而奪得皇位,建立后晉,但后晉傳到他兒子石重貴這里就被遼朝滅國了。
出帝(即少帝)石重貴:后晉高祖之侄,后梁乾化四年六月壬辰(914年7月22日)生,北宋乾德二年(964年2月16日—965年2月4日)卒,去世時實歲50,虛歲五十一。石重貴繼位后,不愿向遼國稱臣,導致遼軍南下,后晉滅亡。
4. 后漢:
高祖劉知遠:本名知遠,即位后改名劉暠,唐乾寧二年二月壬申(895年3月4日)生,后漢乾佑元年正月丁丑(948年3月10日)崩,去世時實歲53,虛歲五十四。劉知遠是后晉的河東節度使,當遼兵入侵時,他堅定地以后晉名義主持大局,身先士卒,充實軍備,不久后遼兵北退,他定都開封,建國漢。但他死后兒子劉承佑統治不善,后漢只存在了短短四年。
隱帝劉承佑:后漢高祖第二子,后唐長興二年三月丁卯(931年3月30日)生,后漢乾佑三年十一月乙酉(951年1月2日)被殺,去世時實歲近20,虛歲二十。劉承佑繼位后,控制不了手下大將,又聽信讒言,最終被郭威奪位。
5. 后周:
太祖郭威:唐天佑元年甲子歲七月庚寅(904年9月10日)生,后周顯德元年正月壬辰(954年2月22日)崩,去世時實歲49歲半,虛歲五十一。郭威稱帝后,總結前朝教訓,制定了許多政策,如厲行節儉、吸納人才、革除弊政、懲治貪腐、關注民生、發展農業等。
世宗柴榮:后周太祖之妻的侄子,同時也是后周太祖養子,后梁龍德元年九月丙午(921年10月27日)生,后周顯德六年六月癸巳(959年7月27日)崩,去世時實歲近38,虛歲三十九。柴榮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在位期間使后周進一步發展,但他去世時,兒子柴宗訓只有6歲。
恭帝柴宗訓:后周世宗第四子,后周廣順三年八月辛亥(963年9月14日)生,北宋開寶六年春(973年3 - 5月間)崩,去世時實歲29歲半,虛歲三十一。柴宗訓在位時,后周被趙匡胤的北宋取代。
待續
古籍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