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蟜在酋涂部與酋涂王及大祭司會晤一番后,便帶領五千鐵騎回到了昭武城。跟隨前來的還有三千酋涂部勇士,供陳蟜驅使。
河西草原并不閉塞,酋涂部依附漢軍的消息,就像一陣風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河西走廊。
沒過幾天,以符離王部為首的一些小部落紛紛派遣使者來到昭武城。他們向漢軍上表,表示愿意歸順漢廷。
至此,河西一大半的領土都已納入了漢朝的版圖。
“報——”門外突然傳來了親兵的聲音。
“進來!”陳蟜大聲吩咐道。
門簾被輕輕挑起,親兵快步走進來,他手里拿著一封書信。
親兵恭敬地向陳蟜行了一個禮:“啟稟將軍,竇將軍來信了。”說完,他將手中的書信遞給了陳蟜。
陳蟜接過書信,仔細看了看信封上的朱漆,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這才微微點頭。他輕輕打開信封,取出里面的信件。
這封信是由竇良所寫,信中的內容詳細描述了右賢王及其麾下軍隊的情況。原來,右賢王在休屠王父子的幫助下,成功地討伐了羌部落,并攻克了數(shù)十個羌人部落,獲取了大量的軍糧。這些物資使得右賢王能夠帶領七萬大軍向金城進發(fā)。
金城乃是竇良與蕭慶在黃河岸邊新建的一座堅固城池,這座城市是漢軍進攻河西地區(qū)的重要據(jù)點,也是他們前進的橋頭堡。竇良在信中強調,面對匈奴七萬大軍,他擔心漢軍四萬步兵難以抵御,因此希望陳蟜能夠盡快回援。
收到竇良的來信后,陳蟜心中憂慮。他深知金城對于漢軍的戰(zhàn)略意義,如果金城失守,不僅會影響漢軍在河西地區(qū)的軍事行動,還可能導致整個戰(zhàn)局的惡化。
于是陳蟜派出信使,要求投降漢朝的所有匈奴部落,出兵出糧。他要組成漢匈聯(lián)軍,大破右賢王。
陳蟜措辭很強硬,諸部不論大小,都要出兵出糧,而且必須由其部落王的世子帶隊。若有不遵號令者,立即派大軍屠滅。
各部落接到命令后,懾于漢軍的兵鋒,紛紛開始籌備。一時間,漢匈聯(lián)軍的兵力增至五萬人,而且糧草也得到了充分的補充。
數(shù)日后,陳蟜率領著這支龐大的聯(lián)軍,浩浩蕩蕩地向著金城進發(fā)。
與此同時,右賢王的七萬大軍也逼近了金城。
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zhàn),即將拉開帷幕……
黃河岸邊,金城。竇良和蕭慶站在高高的城頭上,目光凝重地望向城外。眼前所見讓他們心頭一沉:黑壓壓一片的匈奴人將整座金城圍得水泄不通,宛如一道無法逾越的黑色屏障。
蕭慶面色凝重,憂心忡忡地對竇良說:“竇將軍,匈奴人此次來勢洶洶,人數(shù)眾多,我們兵力懸殊,實在不宜出城迎戰(zhàn)啊!眼下唯有暫且等待合適的時機。只是不知陳蟜將軍能否帶領軍隊及時回來支援呢?”
竇良的臉龐平靜如湖,沒有絲毫波瀾,只是淡淡地回應道:“陳將軍已給我回信,表示他會盡快率領軍隊回來救援。”
蕭慶聽到這個消息后,便靜靜地站在一旁,默默觀察著匈奴人的布陣。
城外遠處,一根金色的狼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隨風舞動。旗幟之下,匈奴右賢王穩(wěn)穩(wěn)地坐在馬背上,威風凜凜。
右賢王左右兩側并非其心腹大將,而是休屠王及其子日磾。休屠王居右側,而日磾則位于左側。
日磾身著一襲標準的匈奴人皮甲,騎乘著一匹青鬃馬,手中握著馬鞭。由于戴著面甲,無法看清他的神情。
其實,日磾并不想前來此處,但自從他成功設計羌族,使得右賢王麾下的大軍獲得充足的糧草,解決了右賢王的燃眉之急后,便深得右賢王賞識,并被調入其營帳聽候差遣。
最令日磾感到坐臥不安的是,右賢王讓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