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距離何建國的百天,已經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此時已經是冬天,馬上就要過年,山上的魚塘已經結冰。
紅薯作坊已經建造了出來。
此時的紅薯,并不像現代的產量那么高產,能達到一萬斤。
此時的地,也沒有什么農藥,化肥,光靠農家肥每一畝大約是1800斤到2000斤左右。
一共3000多畝地的紅薯,一共收了500多萬斤,留下100多萬斤60多戶分了留作明年的儲備糧,
300多萬斤用來制作紅薯粉,制作了200多萬斤紅薯粉,賣給了城里的飯店工廠,一毛五分一斤,一共得了三萬塊。
一些渣子全部用來喂養牲畜。
剩下的200萬斤,有100萬釀造了紅薯酒,得等明年到后年才能開始往外賣,要不然酒水的濁氣,容易造成品牌的失敗,以后就算賣給人家,人家也不要。
剩下的100萬斤都是被制成了紅薯糖,跟紅薯干,分給65戶村民,讓他們往外賣或者送禮都可以。
年前購買的2000多雞鴨鵝,養到成年后,加上下的蛋,也獲得了。
用來交稅的糧食,和村民食用的糧食也已經買了回來,交了上去。
除了留下做種的雞鴨鵝,剩下全部都賣出去了。
紅薯干,紅薯糖,大多數都趕在過年的時候進城賣給城里人,剩下的被當成了年貨給孩子吃或者出去串門的時候送禮。
坑洞中的蘑菇種植也在持續發展中。
經過這一年的折騰,刨去花費和買糧食的費用,全屯凈利潤。
大部分用來交稅,跟明年的規劃。
拿出一萬塊錢買了糧食,買了80萬斤糧食回來,其中苞米面,0.8毛一斤,白面一毛五一斤,大米一毛2一斤。
大部分苞米面用來交稅。
其他都均分給了村民了,加上今年留下的地瓜,也夠明年的嚼谷了
還留下了規劃,明年屯里修路,請老師,農具,打井,翻蓋新房,更新作坊的費用
只留下塊錢作為明年的花銷,入了公賬,其他塊錢,張浩獨留1000,剩下的9000塊,56戶,按勞分配。
最少的一戶分到了130,最多的一戶分到了180。
村民們都很開心呢,往常的日子也就是留些余糧,一年到頭賣完糧食能剩個三五十,也就什么都沒有了。
哪像現在還能看到希望,又給留下的福利。地瓜干,紅薯糖等。過年的時候一賣又是七八十入自己家的私賬,不用入公賬。
而且日子有奔頭了,明年開始修路打井蓋新房,慢慢孩子們長大了就可以娶媳婦了。張家屯慢慢就變成大屯子,村子,鎮。
張浩把一切都安排完了之后,村民們也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準備年后的串門禮物。
張浩也帶好了幾串新鮮花菇,也可以稱為香菇,十瓶地瓜燒,地瓜干和一些紅薯糖,兩只雞,兩只鵝,和一些蛋類便回城去了。
剛進城就感覺這城里大變樣了,街道變的干凈,屎尿什么都沒有了,看來是1950年清糞事件已經發生了。
此時,張浩終于從這座城市里感受了到了一絲現代化的氣息,起碼已經很跟現代靠攏了,最起碼沒有什么屎尿了。
他先回到四合院,找到了何大清,先說了幾句拜年嗑,把禮物送給了他。
兩瓶地瓜,燒少許地瓜干,紅薯糖,一只雞一只鵝,又給了他十個雞蛋。
兩人聊了幾句,張浩便要離開了。
何大清告訴張浩,晚上來他家喝酒。
張浩揮了揮手,便離開了。
他來到軍管所外邊等了一會兒,沒有貿然進去,他也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