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之鑒天一亮就爬起來趕往大牢提審坤山,當看到審問室只有那負責記錄的男子時,余之鑒終于松了口氣。
此時不知為何余之鑒突然想起自己的上峰吳大人,遇到這種一不留神就到處闖禍的下屬,他突然有些理解吳大人。
事實證明余之鑒還是放心的早了,連續審問了三天一無所獲,從坤山家世入手也是困難重重,能當上長公主的侍衛長職務家世這條必定過關。
若是仔細追究關系錯綜復雜與四大世家都有些瓜葛。
就在余之鑒毫無進展,愁的夜里都睡不著時,坤山終于開口了。
坤山:“我離開帝都前一晚曾經見過一人。”
余之鑒有查到他離開帝都前,不值班的時候夜晚頻繁外出,但具體去見了哪些人沒有人知道。
坤山也沒賣關子直說:“是蕭西。”
余之鑒腦袋懵了一下,蕭西是瀘州名門蕭氏,當今在朝為官多是蕭家子弟,而且蕭家嫡女正是后宮中的蕭貴妃更是誕下二皇子。
若是皇后無皇子陛下百年后能登上大位,二皇子可能也是極大。
余之鑒不是沒有懷疑過蕭氏,但蕭氏家主是三朝閣老,而且蕭氏多是文官并未有兵權,皇后膝下無皇子。
蕭氏族中弟子若能迎娶到公主殿下,二皇子的皇位不就穩穩當當。
更何況蕭閣老嫡孫,蕭良年少成名,無論是學識樣貌品性都出類拔萃,與歷家聯姻絕對是利大于弊。
沒有理由對公主出手,除非公主已有傾心之人,此人還是蕭氏敵對關系。
沒等余之鑒理清楚其中頭緒,看到一直在陪審的一個侍衛已經離開審問室。
余之鑒心道不好,他能不知道這侍衛是去通知歷銀漢的,正因如此余之鑒更是覺的大事不妙。
就歷銀漢那急脾氣,現在什么證據都沒有要是真的去搜查蕭氏,會一發不可收拾。
蕭氏可不是什么沒有家底的小官,哪怕是搜查出幾千兩銀子又如何,以蕭氏的財力完全拿的出來。
而且這招人家早已警覺,幾天的時間足夠他們把不能見光的一些錢財轉運出帝都。
余之鑒知道此時再去追趕那侍衛多半也是攔不住,一咬牙帶上刑部的獄卒和捕快趕往蕭府。
一行人火急火燎趕到蕭府時,蕭府大門靜悄悄的沒有吵鬧的痕跡。
余之鑒長長的松了一口氣,他還以為歷銀漢會帶著侍衛直接騎馬殺過來,他這兩條腿跑來的獄卒和捕快會趕不上。
半炷香后,大街上還是空空蕩蕩的,不要說歷銀漢連匹馬都沒有見到。
天色漸暗,蕭府看門仆役出來點燈看到門口烏泱泱站著一群捕快,嚇了一大跳趕緊去請示管家。
余之鑒三兩句應付了一下管家說是在追捕犯人,也不管信不信,就堅持在抓捕犯人,畢竟沒有要求進府搜查,管家也不好說什么。
又一個時辰過去了,余之鑒都忍不住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草木皆兵了,歷銀漢雖然莽撞但又不是沒腦子。
說不定是進宮與長公主商議去了,余之鑒雖然沒見過長公主,但從邊關易城再到搜查王御史殺雞儆猴威懾朝臣。
這樁樁件件看似冒進,但卻又都順利達成目的。
公主絕對是有勇有謀一代奇女子,不可能毫無準備就直接對上蕭家。
就余之鑒打算收兵回去的時候,一陣由遠及近的馬蹄聲傳入耳中。
余之鑒心跳劇烈,來了!
不出余之鑒所料,帶頭騎馬而來的正是歷銀漢。
早在余之鑒到來時蕭府就察覺到不對勁,現在一行人來者不善,早就有所準備的蕭府府兵也拎刀在大門等候著。
此時人已經到齊,蕭府打開大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