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鴻煊踏上旅途,他經過一座座城池。
傅鴻煊曾無數次在腦海中描繪出戰后的慘狀——殘垣斷壁,尸橫遍野,百姓流離失所。
在這些城池中,百姓們安居樂業,街頭巷尾彌漫著生活的氣息。
孩子們在街頭追逐嬉戲,老人們坐在樹蔭下悠閑地下棋聊天,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如果不是瑤初光已經入駐王宮中,傅鴻煊幾乎要懷疑這些地方是否真的經歷過戰火。
傅鴻煊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耳邊傳來的是百姓們對新生活的贊嘆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討論。
百姓的臉上沒有了恐懼和憂愁,取而代之的是滿足和安詳。
傅鴻煊看到一家家店鋪重新開張,工匠們在修復被戰火破壞的建筑,農夫們在田間辛勤勞作,一切都顯得那么井然有序,生機勃勃。
傅鴻煊深知戰爭的殘酷,一旦戰爭爆發,所有的資源和人力都必須為戰爭服務。
很多時候占領一座城池后,上頭的統領那邊沒有下令屠殺平民,但地下那些殺紅眼的士兵將領,一般都會控制不住要掃蕩百姓錢財,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發生悲劇。
事后哪怕統領知道了,也只能大事化小,他還要穩定軍心,更不可能為了這些平民外人而嚴懲自己的部下。
傅鴻煊想不通瑤初光是怎么做到的,打聽后才知道瑤初光把朝臣都搬來了,攻入城池后,文宮也會緊隨其后進城維持秩序。
當兵的多多少少都會忌憚這些天天告狀的文臣。
他們知道,雖然統帥可能會對他們的小動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文臣們卻不會輕易放過任何違規行為。
在齊軍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士兵們也明白,與其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得罪這些文臣,不如安分守己,等待著未來的榮華富貴。
傅鴻煊的腳步最終停留在了邊關的一座城池,這里與他途經的其他地方一樣,展現出了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如果不是城墻上的破洞正在被修補,幾乎找不到任何戰爭留下的痕跡。
百姓們在街頭忙碌著,孩童的笑聲在空氣中回蕩,一切都顯得那么正常,那么平和。
傅鴻煊按照慣例來到了俘虜營,看到正在干活的李義。
李義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滿臉驚喜地朝著傅鴻煊奔來。
李義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聲音顫抖地說:“將軍,你還活著,真是太好了!”
李義的情緒激動不已,他急切地問道:“將軍,你是要帶領我們揭竿而起,反攻回去嗎?卑職誓死追隨您!”
傅鴻煊沉默了良久,最終搖了搖頭,聲音低沉地說:“我已投降了。”
李義的眼眶瞬間紅了起來,但他仍然強忍著情緒反過來安慰傅鴻煊說:“將軍,沒關系,其實齊軍對我們也不算差,至少我們還活著,這就很不錯了。”
“聽說幾年后女帝就會放我們回家鄉,將軍您不必為我們擔心。”
傅鴻煊沒有繼續這個沉重的話題,而是轉而詢問李義現況如何。
李義告訴他還行能吃飽喝足,雖然他們這些曾經在軍中有職位的人現在淪為了平民,有些不甘。
但底層的士兵們倒是比較滿足,畢竟瑤初光是真的給錢。
傅鴻煊的心中終于有了答案,西周之所以失敗,倒是不冤。
齊國的那里是國庫告急,根本就是富的流油,能夠支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同時,還有余錢養這么多俘虜。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這讓傅鴻煊不禁好奇,瑤初光的資金來源究竟是什么?
就在這時,邊境遠處出現了一條長長的商隊,正緩緩駛向城池。
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