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產鋪子與糧食。
而簽訂的契書從連箱子的底部都鋪不滿,到現在已經裝滿一箱。
而離他們抵達帝都只剩下幾個縣城了。
這一路上雖然一直在趕路,但安恬還是神采奕奕,雖然清瘦了一些。
反而是傅鴻煊越來越沉默寡言,甚至時常盯著裝契書的箱子發呆。
李義其實有些理解將軍現在的心情。
他娘的,以前在軍中,戶部撥款銀子,天天哭窮說哪里哪里鬧災了百姓疾苦。
傅鴻煊為此經常自掏腰包補貼一些陣亡將士的妻兒老母。
那是什么民間疾苦,他這輩子就沒見過這么多糧食。
李義再傻也知道這些商賈背后的人,肯定都是那些朝堂上滿口仁義道德的官員。
朝中無人的商賈根本不可能做大,一開始還叫囂著朝中有人,結果一聽是齊國的勛貴瞬間就變成慫蛋。
氣的李義想當初給他們兩耳光。
安恬手中似乎有用不完的香料與胡椒,李義雖然沒有什么錢。
但這些年跟著傅鴻煊也見過不少市面,自然知道胡椒與香料是從波斯那邊才有,只有宮中的貴人和勛貴才用的起的東西。
就是因為數量稀少才價值千金。
可這一路下來安恬換出去的香料還有胡椒,沒有上萬斤也幾千斤了吧。
恐怕皇宮里面的香料都沒有安恬手里的十分之一吧。
越靠近帝都安恬簽訂的契書就越多,等他們抵達帝都時,已經有裝的滿滿當當兩大箱子的契書。
經過連日的奔波,他們終于抵達了帝都。
安恬站在城門口,望著那高聳的城墻和熙熙攘攘的百姓,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她轉身對身后的傅鴻煊和李義說道:“各位一路辛苦了,今晚見完最后一個,我們也就告一段落了?!?
傅鴻煊點了點頭,這一路走來確實有點心驚肉跳,這么大一筆銀子契書,就連傅鴻煊看著都有點心驚肉跳。
翠云樓外,燈火通明,絲竹之聲不絕于耳。
“翠云樓”——帝都有名的青樓之一。
李義眼神僵硬的看著安恬,又來青樓?
安恬卻是輕描淡寫點點頭,抬腳就走進翠云樓。
李義·········這叫什么事,活了二十幾年就來過兩次青樓,還都是被姑娘帶著來,這叫什么事。
安恬領著傅鴻煊和李義,穿過熱鬧非凡的大廳,來到了預訂的雅間。
這一路上與安恬簽訂契書的商賈或錢莊當鋪都是有人提前打探情況或者預定好的。
雖然一路上看起來,好像就只有安恬一人周轉在不同事商賈之間。
其實是安恬手下早一步出發去打點好了。
安恬必須搶在最短的時間內,用香料套現出最多糧食與銀子。
香料是因為數量稀少才堪比黃金,數量一多那就是一把不值錢的枯草。
安恬要做的就是在消息傳播開前,用香料賺取最大的利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后面精彩內容!
傅鴻煊想不通,是因為沒見過這種割韭菜的手法。
不要說傅鴻煊想不到,估計連商賈們都想不到,安恬手頭上的香料這么多。
這個手法在現代股市里就很常用,在知道哪支股票未來會跌的很慘,這時可以找人簽協議借很多股份,未來會還更多股份。
然后股份到手轉手低價點賣掉套現,這時候如果這支股票漲起來,那就會虧的血本無歸。
但如果股票跌了,你就可以用很低的價格回收這些股份,然后還給協議方。
中間這差價就是你賺取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