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泰陵”主要指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陵墓,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五龍山余脈金粟山,是唐朝第七位皇帝玄宗李隆基和元獻皇后楊氏的合葬陵。以下是對唐“泰陵”的詳細介紹:
### 一、基本信息
* **地理位置**: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五龍山余脈金粟山
* **墓主**:唐玄宗李隆基、元獻皇后楊氏
* **占地面積**:平方米(陵園封域約為38公里)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全年24小時免費開放
### 二、歷史沿革
* **建造時間**:唐寶應二年三月十八日(763年5月5日),唐代宗將玄宗安葬于同州奉先縣北二十里之金粟山,曰泰陵。
* **重建與修繕**:唐貞元十四年(798年),唐德宗對泰陵等八座因年久失修和動亂毀壞的帝陵進行重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蒲城縣知縣馮方鄴在泰陵等縣內唐四陵分別修保護圍墻,并置守陵十戶人家。
### 三、建筑格局
* **布局**:泰陵陵園仿照京師長安城,分為內、外兩城,內城城垣夯筑,四周各辟一門,南曰朱雀門,北曰玄武門,東曰青龍門,西曰白虎門。四門上皆筑闕,門前皆豎石刻。整個陵園宮殿連綿,亭臺樓閣,星羅棋布,蒼松翠柏,蔭郁繁茂。
* **主要建筑**:陵園內除朱雀門內雄偉的獻殿以外,尚有下宮、闕樓、回廊等富麗建筑多處。另置陵署,設陵臺令及主文、主樂、主輦、典事等官員數人,陵戶數百。另設折沖府,專門負責陵園安全。
### 四、文物遺存
* **石刻藝術**:泰陵陵園的石刻遵循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之乾陵定制,現存石刻包括華表、天馬、鴕鳥、石馬、石獅等,共計57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出土文物**:1999年夏季,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對被盜的高力士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粉彩泥質紅陶俑220余件、銅錢20余枚以及少量遺骨和長方形墓志一合。
### 五、旅游信息
* **開放時間**:泰陵全年24小時免費開放,游客可以隨時參觀。
* **交通信息**:泰陵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游客可以乘坐火車或汽車前往蒲城縣,然后轉乘當地交通工具前往泰陵。
綜上所述,唐“泰陵”作為唐朝皇帝李隆基的陵墓,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還以其宏大的建筑規模和精美的石刻藝術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
# 多情皇帝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
## 引言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作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開創了著名的開元盛世,但其在位的后半段也因寵信奸臣、重用外族將領及寵愛楊貴妃而引發了安史之亂,為唐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筆。然而,在這段復雜的歷史中,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卻成為千古傳頌的佳話。
## 李隆基的早年與政變
李隆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初封楚王,后改封臨淄王。他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后于先天元年(712年)登基稱帝,開啟了唐朝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
## 楊玉環的出身與入宮
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屬山西?。?,出身于宦門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