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了朱由校的圈陳點彩,天啟朝的第一次科舉考試成功的落下來了帷幕。第一甲進士三人,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七十七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三百二十九人,全部排列完畢。
第二天,紫禁城天安門外的宮墻之上,金榜邊是落下,鴻臚寺的官吏們來到進士,同進士們居住地客棧,會館里選讀高中的喜悅。
街道上,不少乞丐正在賣力的跑向新科狀元所居住的會館里,試圖搶先一步將這個令人喜悅的消息傳給新科進士們 以換取賞錢。而新科進士們所居住地客棧里,早已經(jīng)擠滿了人,這些人有的是想來一睹狀元風(fēng)采的,更多的則是想要來討討喜氣,要要賞錢。
客棧的老板們也很大氣,有多個,甚至是狀元居住的客棧老板,直接是大方的拎著一袋子碎銀子丟在桌子上,替狀元公給賞錢。當(dāng)然商人無利不起早,客棧老板這樣做也是為了巴結(jié)一下狀元公,要是這些狀元公給他們留下一幅兩幅的墨寶,多年以后說不定可是一筆無形之財。
天啟二年,四月十四日,皇宮大宴。
出奉天門(天安門)外的長安街上,四百余名新科進士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大紅花在鴻臚寺的官員們引導(dǎo)下,由奉天門進入皇宮之中。
此刻中極殿內(nèi),早已經(jīng)擺好的宴席。
“皇上駕到!”
在內(nèi)使的一聲高亢的喊叫聲下,眾人向著遠處投來期待的目光,年輕的朱由校邁著堅實的步伐,氣宇軒昂的踏進中極殿中,后面緊緊跟著以劉一燝為首的五位大學(xué)生,和英國公張維賢。
在王承恩的攙扶下朱由校端坐于殿中高臺之上的皇帝御座之上。
下面早已經(jīng)等待良久的官員和新科進士們在英國公張維賢的帶領(lǐng)下,齊齊的向著高高之上的朱由校行禮,高呼萬歲。
“諸位愛卿,新科進士們,免禮吧。”
朱由校于高太之上,在空中輕輕虛掩一下,示意下面跪著的眾人起身。
“老國公,首輔下面開始吧!”
朱由校對著下面分列左右兩側(cè)的大明朝權(quán)力核心的兩位老人吩咐著說道。
內(nèi)閣首輔劉一燝起身向著朱由校微微行禮,然后側(cè)身出來,站在中極殿中央,大會的開場白由他來宣讀,當(dāng)然這開場白也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內(nèi)容,無非是先對朱由校進行一番夸贊,什么圣明無過當(dāng)今天子,然后便是宣讀這次各個進士排名,然后便是要求新科進士們忠君愛國,報效大明。
隨著劉一燝的講話完畢,便是對新科進士工作的安排,當(dāng)然這一項工作乃是由英國公張維賢代天傳達。
最先出來的三人便是這次科舉考試的南北三狀元,他們的文章朱由校也都看了,并不是刻板之人,三人文章詞藻華麗,語言優(yōu)美,只是在治國之上缺乏一點獨到的見解,對這樣的官員只有放到地方去,從基層做起這樣才可以成為棟梁之才。
可惜大明朝對科舉選官乃是有嚴格的要求,新科狀元外放到地方擔(dān)任知縣多少于禮不和,也是對這群狀元公的打擊,朱由校也是遵循吏部上報和大明傳統(tǒng)給三人授于翰林編修一職。
隨著英國公張維賢念完對三人的安排之后,三人對這高臺之上的朱由校拜了拜,行完禮之后便是退進自己的座位之上。
一甲三名念完之后,便是二甲的七十七名世子走了出來,這二甲進士說白了并不是水平低于一甲進士,只是他們?nèi)鄙贆C緣,特別是這二甲之中有幾個人才更是朱由校特意埋在里面的。
大明朝對官員的安排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一甲三人肯定是進翰林院的,在古代翰林院就是內(nèi)閣大臣的培養(yǎng)基地,進入翰林院開始在讀書,更是培養(yǎng)成為閣臣最重要的一步。
可朱由校不這么想,沒有基層工作的翰林學(xué)士,一直抄書,讀書理解所謂圣人之道就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