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珠和索額圖一前一后宣布推遲宴會之后,江晨度過了難得清靜的三天,誰敢跟他來往?同時得罪明相和索相的勇士,那些前些天來攀關系的都不見了。倒是那幾個同樣收到兩家帖子的考生,寫了幾封信與江晨探討學問。
江晨則表現得怡然自樂,沒有外界喧鬧,他在書房清靜的讀書、趁著有時間還陪江母禮佛,江母年輕時不信這些,后來受李老夫人的影響,也時時供奉。
江母不求功名利祿,只憂心一對兒女的平安,江晨前途順遂,不必憂心;對于大女兒,只能將她的生辰八字放在佛前,祈求諸天神佛保佑。
江晨學儒,對鬼神之事,是敬而遠之的,可為了江母安心,他也一同抄寫佛經供奉。他心中只求江母身體健康,能與長姊一家團聚,告慰江父在天之靈。
而那邊一眾讀卷官已經將全部的考卷評定完畢,讀卷官擬定前十名的試卷呈給康熙欽定。
清晨,康熙仔細閱讀前十名的試卷,說道:“諸卿辛苦,為國選材,實屬不易,此十人才學文章皆無可挑剔,實屬各位之功啊!朕慎觀之,點鑲藍旗江晨為狀元......”
眾讀卷官行禮謝過皇上贊譽??滴趺x卷官拆開彌封,用朱筆填寫狀元、榜眼、探花,再書二甲七名。
至于十名之后的卷子,由讀卷官在內閣拆開彌封,依閱卷時所排的名次,在卷面書第二甲、第三甲及第幾名字樣。最后,按名次填榜,稱為“金榜”,只待到傳臚日張掛于紫禁城門外。
第二天便是傳臚日,典禮就在考試的太和殿舉行,傳臚即是唱名,從狀元起到最后一名同進士止。傳臚之后,康熙頒布旨意,第一甲第一名(狀元)江晨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然后康熙不按常理出牌,在三人謝恩后,點江晨出列,問答了一番,“朕該叫你江狀元、江六元還是江修撰?”
康熙語氣調笑,可江晨卻不敢隨意回答,他謹慎說道:“奴才承蒙皇恩得授官職,不敢以往日之事自傲,只求日后兢兢業業不負圣恩?!?
康熙見江晨額角有了汗水,心知這是嚇到了,可江晨的回答確實令康熙滿意。江晨不因六元及第的成就自滿自傲,而是希望能踏實做事,不負康熙的期望,回話回得確實好。
于是康熙想著自己看到的資料,問江晨:“江修撰年齡幾何?”
“奴才十九。”
“那要明年才行冠禮?”
“是?!?
“那就是還沒取字?朕聽聞你年幼喪父,師從李卿,如今苦盡甘來,朕便替李卿為你取字如何?”
這個餡餅太大,砸得江晨頭暈目眩,只能叩謝圣恩。
康熙也不吊著江晨,思索一番,說:“你年紀輕輕便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那就取‘望軒’二字,希望你能在事業上也有所建設!”
江晨再次謝恩,康熙見時間也不早了,便示意繼續進行典禮。狀元(江晨)于傳臚之后率諸進士觀榜,然后榜眼、探花先送狀元歸第,探花再送榜眼歸第,然后自歸。
這一屆狀元眾人心中都有定數,可真的親眼看到金榜展開,最上頭寫著的,狀元——江晨,心中仍覺得不像人間事。這一路走來,南北之爭、滿漢之爭,再加上前幾天的索明之爭,讓眾人都忘記了六元及第是個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同樣有狀元之才的前三名,倒沒有什么嫉妒之感,能跟這樣的人一同上榜,實在榮幸啊!古往今來,有多少位狀元,有多少能被人記住的?可江晨不一樣,他注定會被記錄在史書上了,這個還是要嫉妒一下的。
江晨率先歸第,他身后眾人五花八門的眼光差點將他的背戳穿,可江晨連跟康熙對答都不出錯,哪還會害怕這些目光。他利落的上了馬,開始狀元